第1201章 挑堑排桩围茅麓(第2页)
卫军再一次击退明军的进攻,“浩瑞浩瑞”他们开始欢呼。参将颜助得意地取下头盔,高高抛向空中。
“轰轰轰”明军中不多的大炮开始射击,却是李来亨见付出惨重代价依然未能破城,为了泄愤下令开炮。
一枚炮弹在颜助的身边落下绽放,碎片划过他的脖颈,正在欢呼的将军双目失去神彩,颓然倒下。
——
当听闻两路明军一攻巴东、一攻归州的消息后,阿速侯赛罕果断地下令放弃巴东,集中兵力于归州,依托大江防守。
皖国公刘体纯与靖国公袁宗第、富平侯贺道宁在长宁所会师,足有四万众,声势浩大。可大江之险,岂是摆设明军多次从南岸向牛口、叱滩、新滩渡江,均被卫军击退。赛罕将麾下的五千骑兵分成五十队,分散在各处江滩上,一旦发现有明军成功渡江,这些骑兵便将刚登陆尚来不及列阵的明军冲乱砍死。
即便是身经百战的刘体纯和袁宗第一时也拿卫军的骑兵没办法,暂时无法渡江支援在茅麓山苦战的刘汝魁。
——
沙场经验丰富的齐王麦拉斯将帅帐设于茅麓山南面的黄龙山,这里离李来亨曾经的帅府九连坪甚近,立于山顶,可清楚地了解战场情况。他将兵马分成三路,命察哈尔提督阿林保领兵万余从北面进攻,都千户长阿达领兵万余从西面进攻,总兵钟继达领兵一万从南面进攻,自领五千亲卫驻于黄龙山。至于东边的香溪,是围三阙一故意留下的生门,可若明军真的从香溪泅水逃命,卫军副都千户长安巴海率领的三千骑兵便会从香溪后面的树林中杀出。
“明日一早兵分三路,奋勇攻山”,某人得意地下令。在他看来,山上只有万名装备简陋叫化子般的明军,且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茅麓山已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首战在茅麓山西北面的王殿坪打响。王殿坪的山顶上矗立着一块高丈余(4.88米)的“圣帝行宫之碑”,此碑是李来亨命人立的,碑文赞颂关羽、张巡、岳飞等忠悬日月的仁人志士,抨击寡廉鲜耻的叛将贰臣,号召军民发扬民族气节,坚定“镌虏妪民”之意志,同心协力抗击胡虏。
威武将军刘汝魁默默地凝视着此碑,久久不言。总兵赵云来到了他的面前,“大帅,弟兄们都已准备好,只等您下令”。
“咩咩”不远处传来了羊叫声,却是刘大帅想起田单摆火牛阵之法,命人找来数百只山羊,羊尾巴绑上土鞭炮,打算布个惊羊阵。莫要小看这些山羊,它们头顶上的尖角超过一尺(30厘米),若是撞到人的要害,能导致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
“出击!”刘汝魁狠狠地挥了挥手,咬紧嘴唇下令。
“噼叭噼叭”明军点燃了羊尾巴后面的鞭炮。受惊的羊群发疯似地冲向正在攻山的卫军,羊群后面跟着赵云率领的五百精锐死士。
攻山的军队是察哈尔提督阿林保麾下守备薛强部一千人马,猝不及防下吃了疯羊群的大亏,有的被羊角抵倒,有的被扎破肚肠,还有的竟然被羊群吓得落荒而逃,战场乱成一团。
“杀杀杀”明军士气大振,杀向阵脚大乱的卫军。
“莫要慌,稳住稳住”薛强手持大刀,竭力约束部下。却不防赵云几个腾跃奔到他的面前,手中长枪一抖,贯入咽喉。
茅麓山战役的第一场战斗以明军获胜而告终。可一场战斗的顺利并不能决定全局,卫军毕竟装备精良且人数众多,逐渐掌握了主动,山寨一个接一个被攻克。
“大帅,卫军已经逼近九连坪,如此下去,茅麓山危矣!末将愿率死士潜下山去,拼死一搏”,赵云来到刘汝魁面前请战。
“卫军兵多,汝直接杀下山等于送死”,刘汝魁想了想说道,“山路崎岖,粮草转运多靠挑夫,汝率本部人马化装成运粮的卫兵和挑夫混入卫军营垒发起袭击,吾率军从山上接应,必胜之”。茅麓山地形险峻,粮草军需多靠民伕用担子挑上山,卫军不得不征发附近州县的数万百姓为大军运粮,以致于丁夫死者积崖谷,给当地百姓造成很大负担。不过正因为运粮的人多,反倒被刘汝魁瞧出了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