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3章 火中取栗夺荆州(下)

久攻不克之下,大卫国杭州总兵陈世凯、山海关总兵冯铎不得不屯兵于临湘城东。最呕人的是他这边寸功未立,友军却不断传来好消息:卫军宣有才、张玮、蔡禄部攻下了土门镇,逼得清辅国公温齐、总兵马惟兴退回巴陵城中;千户长黄金龙、游击谭以从、刘启祯率一万两千名卫军攻下道人矶和城陵矶,切断了临湘与巴陵的联系;大江之上,卫军湖广水师提督郭义也统领水师猛攻鸭栏矶,企图沿江而上切断临湘、巴陵二县与江对岸的水路联系。

与陈世凯的郁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临湘城守将李嗣兴、刘震、孟一茂的心情大好,不仅是因为击退了两倍多卫军的进攻,还因为江对岸来了援军,清荆州总兵郑六维、副将杜冲率两万水陆师渡过长江,进入了临湘县城。

“欢迎郑总镇率军来援”,“是啊,郑公来此,真是雪中送炭啊”……县衙内摆好丰盛的酒宴,李嗣兴、刘震、孟一茂诸将对着郑六维恭惟不断,也难怪,大兵压境下肯率军来援实在是侠义心肠!

“诸位高抬吾也,此次来援临湘,实是奉了王爷和洪经略的军令。请各位好生准备,三日后我军将向敌人发起反攻”,郑六维说的第一句话便让众人提起了精神。

“郑总镇,虽然城外只有两万卫军,可道人矶、城陵矶还有万余卫军,巴陵城外和土门镇更是驻有伪王的大军,贸然反击恐怕不易呢”,李嗣兴说。他是两蹶名王的大明晋王李定国次子,从小随父征战,虽然未按父亲临终时的嘱托“宁死荒徼,勿降也!”去做,但对军事,还是很有见解的。

“无妨,届时诸位只管奋勇杀敌,王爷和老经略自有妙策”,郑六维卖了个关子,死活不肯说是何妙策,看起来倒是信心十足。

见他如此,李嗣兴朝同是明军降将出身的刘震使了个眼色,后者回了个心领神会的眼色,不再说话。

乾元二十二年(1665年)十月十六日晚,一艘神秘的小船悄悄离开临湘码头沿大江往上航行。

十月十九日晨,临湘反击战打响,清军郑六维、孟一茂部近两万五千兵马猛攻城东的卫军大营,李嗣兴、刘震二将则率三千清军守卫临湘县城。

“敌袭敌袭”卫军陈世凯部哨兵迅速发现敌情并报警。

“娘的,清狗好胆,居然敢出城反扑”,陈世凯久经沙场,听说清军反击后丝毫不慌,骂骂咧咧地披袍出营门指挥作战。他的营寨扎得极有章法,不仅筑有土墙,还挖了壕沟,军士只能通过吊桥放行,自信能抵挡千军万马。

“传令冯铎,让他守紧营寨,莫让清军闯入”,对自己的部下,陈总镇是放心的,但对冯铎的部下,却极不放心。一路南征,山海关镇表现平平,基本上未立过太大的功劳,令他产生了轻视之心,生怕友军守不住营寨。

世上事往往邪得很,怕什么便来什么。冯铎部的营寨忽然燃起大火,火顺着风势又往陈世凯部烧来。接着杀声震天,清军从冯铎部的方向杀入陈世凯营中。

“冯铎,汝这个废物!”陈世凯以为冯铎大意丢了营寨,也不管其死活,骂骂咧咧地率本部人马边战边撤。撤至羊楼镇后,朝堡墙上大呼,“吾乃陈世凯,祖泽淳呢我军战败,速出堡接应”。

“轰轰轰”预料中的接应并没有发生,反倒响起三声炮响,城头上忽然掷下一颗首级,卫兵拿于陈世凯瞧,却是山海关副将祖泽淳的。堡墙上忽然出现冯铎的身影,朝着陈世凯哈哈大笑,“陈总镇,卫国不仁,吾已重归大清,汝何不随吾一同归清”

话音刚落,伏兵四起,清军从四面围拢而来。陈世凯大怒,朝冯铎喝道:“贼子焉敢如此!今日便让汝瞧瞧陈铁头的手段!”言罢率军奋勇冲杀,欲夺路而出。陈部此时已至绝境,爆发出异乎寻常的战力,杀得清军连连后退。冯铎之子冯原泗见状,执大刀来战陈世凯,却怎是成名多年的宿将对手不过三合,便被陈世凯一枪刺于马下。死了儿子,冯铎双目通红,率部下拼死拦住卫军。很快,郑六维、孟一茂等部清军追至,陷入重围的陈世凯左冲右突,却始终突不出去。终至力竭,战殁于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