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花贤班昭(第2页)

 “而今班超年过七十衰弱多病,即使想尽忠报国也已力不从心。”

 “听说古人十五从军、六十还乡,中间还有体息之时,因此冒死请求让班超回国。”

 “班超壮年时为国尽忠于沙漠,衰老时则被遗弃于荒野,这真是太可怜了。”

 “班昭的这封奏书丝丝入扣,感人肺腑,深深打动了汉和帝。”

 “终于班超才得已叶落归根,在垂暮之年回到了故乡。”

 “一代沙场将军一生为国,也是令人涕泪与敬佩不已。”

 “班昭写的这篇《为兄超求代疏》被后人颇为赞赏,千古流传。”

 “班昭的主要成就最突出的,便是整理并续写完成了正史《汉书》。”

 “《汉书》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的一部重要史籍,也是中国二十四史之一。”

 “父亲班彪作了《史记后传》后因病去世,长子班固承父志记述西汉一代的《汉书》,不料却受牵连而冤死在了狱中。”

 “如此《汉书》书稿散乱尚未完成,需要继续修葺整理,否则就毁于历史长河了。”

 “父亲与大哥班固都去世了,另一个哥哥班超又在塞外,如此续修《汉书》的重担就落在了班昭身上。”

 “汉和帝深知班昭是一位博古通今的才女,于是下诏让班昭在当时皇家的东观藏书阁继续完成《汉书》。”

 “班昭其实早有愿望继承父兄遗志续修《汉书》,于是便经年累月在藏书阁孜孜不倦阅读大量史籍,整理校核父兄留下来的散乱篇章。”

 “如此,一部记载了汉高祖元年到新朝王莽四年共230年的《汉书》完成了,总共花了三十多年时间得以大功告成。”

 “《汉书》虽经由四人之手完成,但即便有续写也十分协调,可见班昭的确是古代女子中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蔡文姬:相比于《汉书》,班昭最为出名的却是《女诫》。

 《女诫》整个文章,通篇的内容核心,就是所谓的三从四德。

 三从指的是女子未嫁从父,已嫁从夫,夫死从子。

 反正就是在不同的阶段,女子必须跟从家里管事的男人,不能自己独自说了算。

 四德则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反正整体就是说,女子不能太过张扬,必须要以男子为基础。

 好好照顾家庭,友善家人,辅佐丈夫一起把家庭经营的更好。

 而在当时,当这篇文章正式流传开之后,瞬间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对于这篇文章,支持者和反对者的态度,其实都有自己的道理。

 班昭当时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有其深意的



 作为一个才女,班昭在国学以及历史研究方面,都有着最顶尖的造诣。

 所以,班昭看待很多问题的视角,已经超过了单纯的利益尺度,而是直接触碰到了问题的本质。

 在班昭看来,当时东汉天灾不断,国家越来越困难。

 班昭倒是不信那些神鬼志怪类的内容,不相信是因为邓太后掌权,所以天灾才会忽然变多。

 但班昭同时也认为,邓太后过长时间掌权,对国家确实没好处。

 究其原因,这涉及到一个男女分工的问题。

 在生产条件下,男性和女性的生产是不一样的。

 就比如说很多重体力劳作,女性是有明显弱势的。

 这些劳作,基本上只能由男性来完成。

 然后女性和男性组成家庭,以家庭的方式生活。

 然后男性从事重体力工作,女性负责从事家庭劳动。

 长久以来,世人一直都觉得男女分工很正常。

 但是到了东汉时期,这个默认的现象,逐渐开始被打破了。

 因为到了东汉时期,多次出现外戚干政现象。

 甚至在班昭这个时代,还出现了邓太后以女君的身份,全面控制国家的情况。

 这种外戚干政的现象,直接导致了一个关键问题出现。

 那就是女性,能不能和男子享受完全平等的政治地位。

 但是因为男女双方生产不同,如果强行要求男女平等,社会就会混乱。

 然后国家就会崩溃,而这个结果无疑是所有人都不能接受的。

 简单来说,如果外戚继续干政,女性长时间把持最高权力,会导致社会中下层普遍开始学习。

 而当社会中下层的女性,开始学习邓太后,想要掌握家庭的最高控制权。

 而争夺社会主导权,这几乎是人的本能。

 那么接下来,社会上一定会出现大规模的男女对立情况。

 再之后,家庭这种组织模式,会被大家质疑。

 一旦大部分中下层的社会家庭都出问题,那么国家就会出大问题,继而逐渐崩溃。

 正是看到了这个问题,班昭才会开始写《女诫》这篇文章。

 当然,班昭的本意,也是想借此规劝其他女子,尤其是邓太后。

 注意社会分工,尊重社会传统,尽量保持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

 因为只有这个基本模式存在,国家接下来才能长期稳定,不会再一次出现混乱的局面。

 班昭写这篇文章其实也是好意,从来就没想过要束缚后世的女性。

 但问题是,当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就由不得班昭了。

 “《汉书》这样一部史学巨著一经问世,很多人并不通晓。”

 “于是当时许多学者都拜在班昭的门下,向她学习,接受她的辅导。”

 “汉和帝还数次宣班昭进宫,让皇后妃嫔们拜她为师,向她学习儒学经典、天文算术、诗词曲赋等。”

 “为此,班昭声名大振,被皇帝与后妃们尊为曹大家。”

 “而每有外邦进献,皇帝也会让博学多才的班昭吟诗作赋。”

 “然而,班昭虽是一位博学杰出的才女。”

 “但因其处于封建礼教森严的历史背景之下,被封建思想毒害颇深。”

 “因而成长起来的班昭,也是一位不苟言笑的德育女教师。”

 “班昭除教授后宫妃嫔学习儒学外,也为规范她们日常行为著《女诫》。”

 “其间规定了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等七章封建教条,可以说影响了中国妇女千余年。”

 “其实班昭著《女诫》原是教导班家女儿的私教书,不料被京城世家疯传,不久风靡全国。”

 “或许是当时社会需要规范对女子言行,为此正好迎合市场之需,而班昭也为此饱受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