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千古奇人李淳风(第2页)

 

    “李淳风回到家乡之后,凭着自己过人的学识,很快声名远播。”
 

    “而后,李淳风结识了当时的唐朝高官刘文静。”
 

    “后来又在刘文静的介绍之下,到了李世民麾下,做了李世民帐下的记室参军。”
 

    “所谓的记室参军,就是掌管文书的官员,也就是军队当中的参谋。”
 

    “接下来的几年里,李淳风见证了李世民横扫天下的传奇故事,成了那个传奇时代的见证者。”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李淳风并没有发挥出什么决定性的作用。”
 

    “因为李淳风所学的,都是那些道教经典和自然科学知识。”
 

    “对于行军打仗的事情,并不太懂,所以自然也就帮不上忙。”
 

    “直到几年之后,随着玄武门事变的发生。”
 

    “李世民登基为帝之后,李淳风才找到了自己的机会。”
 

    “公元627年,就在李世民登基的第一年里。”
 

    “李淳风向李世民上书,对当时唐朝实行的历法,指出了18条意见。”
 

    “李淳风的这次上书,很快就引起了李世民的高度重视。”
 

    “因为在古代那会儿,精通数学的人才,那是相当稀少的。”
 

    “更别说能够制定和修改历法的人了,这种人简直就是国宝中的国宝。”
 

    “此后,李世民将李淳风调到了太史局做官。”
 

    “太史局这个部门虽然带了一个史字,但其实和历史工作没什么关系,而是一个计算历法、星象、气候的部门。”
 

    “在其他一些朝代,这个部门也叫做钦天监。”
 

    李世民李淳风在天文历法方面的造诣确实登峰造极,曾经成功预言日食令朕心悦诚服。
 

    李淳风任职太史令,工作就是看看日月星辰,记录天气变化,还得修订历法。
 

    李淳风有一部历法著作麟德历,直到如今一直沿用此法。
 

    有了新历书后,李淳风很是自信的对天文变化进行了预测。
 

    一次,李淳风在校对新岁历书时,发现初一将出现日食,这被视为不详的预兆。
 

    这可是大事,他非常重视此事,但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就是不见日食。
 

    他顿时有些不悦,问李淳风若是日食不出现,将如何处置他自己。
 

    李淳风对此称,没有日食的话,甘愿受死。
 

    他去到庭院等待结果,还让李淳风先回家一趟,同老婆孩子告别。
 

    李淳风拒绝了,认为还不到时候,还在墙上刻下标记。
 

    称日光照到这里的时候,日食就会出现。
 

    没过多久,太阳果然缺了一块,日食出现的时间和李淳风说的完全一致。
 

    历法在历朝历代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皇家选择祭祀、冠婚或其它的重大典礼日期,都是靠历法。
 

    李淳风用实例验证了麟德历的厉害,也传递出了一个信息。
 

    早日用上新历法,方能顺天知命、利国安邦。
 

    于是,他就当即颁布了新历法麟德历。
 

    “到了太史局工作之后,李淳风总算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
 

    “此后几十年里,李淳风一直在太史局工作。”
 

    “虽然官位有所变化,从一个太史局仕郎,到后来的太史令,但工作单位后来就一直没在变过。”
 

    “对于李淳风而言,太史局可以说是最适合他的工作单位了。”
 

    “既能进行各种科学研究,同时还有国家编制,衣食无忧。”
 

    “而且还不用像其他官员那样,考虑官场上的那些尔虞我诈,日子简直是过得不能更开心了。”
 

    “大概也正是因为日子过得太舒服,此后的几十年里。”
 

    “李淳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科学研究当中,终于取得了多项成就。”
 

    “贞观七年,李淳风改造了浑天仪。”
 

    “经过李淳风改造之后的浑天仪,可以同时测量黄道经纬、赤道经纬、地平经纬。”
 

    “然后,改造了浑天仪之后,李淳风又参与了前朝修史工作。”
 

    “中国古代的很多正史,不光记录了过去历史上的那些人和事件,同时还记载了前一个朝代的天文、地理、历法等信息。”
 

    “李淳风所作的工作,就是辅助那些史官,编撰这部分的内容。”
 

    “晋书当中的天文律历五行三志,就是李淳风写的。”
 

    “到了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李淳风又和几位国子监算学博士,重新审定编撰了十部算经,作为国子监的教材。”
 

    朱元璋李淳风在任职太史令期间,对天文仪器的研制和天文观测做出了巨大贡献。
 

    历朝历代观测天体位置和运动都需要使用浑仪,李淳风对天文、历法、算学以及天象仪器进行了深度研究。
 

    唐初所使用的浑仪因为承袭前代,多有疏漏,无法得到天象的真实情况。
 

    李淳风上奏称前代所著仪都是赤道式装置,赤道固定在其中,并没有南北差异。
 

    这样观测七星,无法得到天象的真实情况。
 

    应该按黄道度推算日月五星的运行,才能简便又精确地算出朔的时刻、回归年长度等重要数据。
 

    李淳风将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相结合,建议制造按黄道观测日月五星运行的浑天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