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毁誉参半李斯(第3页)

 

    这些措施,都是以法家的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为指导的。
 

    李斯在生平的后期,虽然将法家的思想推向了极端化。
 

    但是李斯仅仅是一个提出者,而不是一个完全的执行者。
 

    后来的李斯,已经没有了以法治国的志向,也已经不再代表法家了。
 

    因此,李斯后期的思想是否应该归入法家的体系,是值得商榷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李斯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法家的最完全的执行者。
 

    李斯以法治国的理念,哪怕到了他们大汉朝也在沿用。
 

    尽管他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看似以儒家治理国家,可实际上是内法外儒罢了。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出游巡视会稽山,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都跟随始皇一同前往。”
 

    “始皇长子扶苏被秦始皇派到上郡监督军队,小儿子胡亥跟随出游。”
 

    “同年,秦始皇巡视到山东平原县西南五十里时病倒,行至沙丘病情加重。”
 

    “秦始皇令赵高代笔写诏书赐给公子扶苏,命扶苏回咸阳,由蒙恬管理军队。”
 

    “诏书还未交给使者时,秦始皇便驾崩了。”
 

    “李斯认为皇帝在外巡视时驾崩,而又未正式确立太子,驾崩之事需要保密。”
 

    “他们将秦始皇的尸体安放在一辆既保温又通风干爽的车子中,奏禀国事和饮食进献依旧如常。”
 

    “车中宦官假借皇帝之名,在车中批复百官上奏的事。”
 

    “赵高扣下秦始皇生前写给公子扶苏的诏书,想让胡亥继位为皇帝。”
 

    “并劝说胡亥,诈称秦始皇遗诏命杀掉扶苏。”
 

    “之后代替胡亥与丞相李斯商议,告知李斯诏书还未送出,自己欲让胡亥继位。”
 

    “李斯认为为人臣子不该谈论这些事,并不同意。”
 

    “但之后被赵高以世代功名引诱,听从了赵高的计谋,废公子扶苏,立胡亥为新帝。”
 

    李世民以沙丘之变为界,李斯经历了辉煌与苍凉,他的悲剧也在沙丘之变那一刻铸成。
 

    在秦始皇时期,李斯和赵高就是嬴政下面的两大红人,两大宠臣。
 

    赵高是嬴政的眼睛和耳朵,是嬴政所信任的人。
 

    而李斯则是秦始皇所欣赏的人,是嬴政的手和脚,是大秦帝国的丞相,能执行嬴政所确定的方针与政令。
 

    基于不同的定位,所以在嬴政时期,李斯所能获得的支持是远大于赵高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当秦始皇驾崩于沙丘之际,根本就没有能力掌控局面的赵高这才向李斯伸出了橄榄枝。
 

    赵高将李斯拉下水,并一起发动了沙丘之变,赐死了扶苏和蒙恬。
 

    将秦始皇所布下的大局全部敲碎,当然同时也将大秦帝国推向了万劫不复之境。
 

    当李斯被赵高拉下水并肩站在一起了的时候,李斯的智商已经没有了,他凄惨的历史结局也就注定了。
 

    赵高一手策划的沙丘之变,完全是出于私心,是为了防止扶苏接班之后,再也没自己什么事了。
 

    不可能成为扶苏身边的红人,所以赵高选择了假传遗诏赐死扶苏以及其靠山蒙恬。
 

    而李斯在历经简单的徘徊之后也站在了赵高一边,也完全是为了捍卫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担心自己的一切会被蒙氏家族所替代。
 

    由此可见,当私心占据了上风的时候,人的智商会下降,会很容易挖坑坑自己。
 

    当秦二世即位之后,李斯敏感地察觉到自己的地位不再像嬴政时代那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这种感觉是非常正常的。
 

    因为,雄才伟略的秦始皇欣赏李斯的才华,所以才给予了李斯大量的支持。
 

    这样李斯才能一展才华做点实事,但是秦二世却偏偏只是一个纨绔子弟。
 

    赵高原本就是秦二世的启蒙老师,所以到了秦二世时期,赵高与李斯之间的地位一定会发生变化。
 

    秦二世信任赵高,赵高懂如何引导秦二世去及时行乐。
 

    但是李斯则依然还沉浸于秦始皇时期,依然还相信自己是帝国丞相,这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公元前210年,秦二世胡亥继位后。”
 

    “重新更改修订法律,法令刑罚愈发残酷。”
 

    “一年后,秦二世又兴建阿房宫,继续修筑驰道,征收的赋税也越来越重。”
 

    “百姓深受其扰,之后,陈胜吴广起义。”
 

    “李斯曾多次找机会进言,而胡亥并不接受,反而因自己作乐被打扰而责备李斯。”
 

    “李斯之子李由任三川郡郡守,但难以阻挡起义军入侵。”
 

    “秦国将领章邯击败了吴广等人的军队并将其驱逐出三川地区,然后派使者轮番去三川调查,并谴责李斯身居三公之位却令盗贼猖狂到这种地步。”
 

    “李斯担忧自己的爵位与俸禄,便上书迎合讨好胡亥,肯定胡亥的苛政。”
 

    “之后李斯同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进谏秦二世胡亥停建阿房宫,减少徭役。”
 

    “赵高趁机向胡亥诬陷李斯权利可比皇帝,意图谋反,胡亥心生忌惮。”
 

    “后李斯弹劾赵高,但胡亥不信任李斯,将其关入狱中查办。”
 

    “李斯在狱中多次上书,但全被赵高扣留。”
 

    “之后赵高对李斯严加惩处,编造李斯之子李由参与谋反的罪状。”
 

    “并询问李斯密谋造反的情状,将李斯的宾客和李氏家族全部逮捕。”
 

    “最终李斯屈打成招,在供词上伏法认罪。”
 

    “秦二世继位第二年,李斯被处以极刑,后在咸阳的集市上被腰斩,夷灭三族。”
 

    朱元璋李斯此人,感动其大才,悲叹其结局。
 

    秦始皇之所以能一统六国,荡平海内。
 

    一方面源于其雄才伟略,另一方面更依靠于手下的能人异士。
 

    而在众多能人异士中,李斯绝对是首屈一指的。
 

    李斯的才能不可否认,大秦帝国的建立,其有不世之功。
 

    李斯凭借自己的能力,才华一步步走进三公九卿之列。
 

    先是为吕不韦吕氏春秋编纂,后与少年嬴政相识,一篇谏逐客令挽救了秦国的危局,也使自己成为嬴政的重要心腹。
 

    李斯的理事能力之强、书法之精以及囊括海内外的韬略都令人叹为观止。
 

    在以功绩论英雄的秦国,其从长吏到廷尉再到左丞相,足见其丰功伟业。
 

    这样的李斯,又怎会不叫人钦佩呢
 

    然而,李斯的私心之重又足以断送其一世英名。
 

    为了自己的私利,竟在秦始皇去世之后。
 

    与赵高、胡亥合谋,篡改遗诏,杀扶苏、害忠良。
 

    使始皇帝去世的一年内,皇室成员凋零,三公九卿死伤殆尽。
 

    更是致使百年严苛的秦国律法形同虚设,大秦帝国顿时狼烟四起,大厦将倾。
 

    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用这句话形容李斯也更加贴切。
 

    秦国的一统天下离不开李斯的不世之功,而秦国的迅速灭亡也有李斯的推波助澜。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