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2页)

 

    “一同坐着军舰抵达天津大沽口,直接找咸丰谈判。”
 

    “面对三国的武力威胁,咸丰让人回复了几句模棱两可的废话。”
 

    “并让三国公使返回广州找叶名琛商谈,自己已经授权给他了。”
 

    “正常情况下,清政府这么推来推去,三国公使肯定直接命令军舰开炮了。”
 

    “不过由于英法当时正在与沙俄打克里米亚战争,无兵可派。”
 

    “美国也因为蓄奴问题存在打内战的可能,也无力发动远征,于是修条约一事就此搁置。”
 

    李世民清朝的皇帝太过目中无人,鼠目寸光,也难怪被外国欺负这么惨了。
 

    不管是道光皇帝,还是咸丰皇帝,这两皇帝的表现都让他万分无语。
 

    他就没有见过这么愚蠢的皇帝,完全就是一副昏君的做派。
 

    只是因为臣子对英国人态度强硬,清朝皇帝就认为扬我国威,挫败了英国的嚣张气焰。
 

    这种行为简直就是愚蠢,面对敌人的强大却还一副无知自大的样子,有此劫难也属活该。
 

    第一次鸦片战争,敌人轻而易举的打败了清军。
 

    实力如此悬殊,清朝皇帝不奋发图强,努力变得强大。
 

    完全都没有意识到双方实力的差距,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不愿意醒来。
 

    这种没脑子的皇帝,也不知道是怎么上位的。
 

    现在英法美三国公使因为事情耽误了,没有功夫攻打清朝,把修约的谈判就此搁置。
 

    他不用想也知道,清朝皇帝肯定洋洋得意,还以为是自己吓退了敌人。
 

    “得知洋人悻悻而归,京城朝堂上不少官员自我感觉良好。”
 

    “他们认为当年之所以战败,并不是英国有多么厉害,而是因为奸臣误国。
 

    “主战的林则徐惨遭奸臣陷害,壮志未酬。”
 

    “主和的官员贪生怕死,出卖国家的利益,以至天朝大军在战场上未能发挥实力。”
 

    “现如今朝廷政治清明,咸丰皇帝又是明君圣主,如果再开战必定能痛揍洋鬼子。”
 

    “总之,之前的战败都是技术性问题,是可以调整的。”
 

    “如果再打一场,胜负犹未可知。”
 

    “1856年9月,太平天国爆发内乱,杨秀清、韦昌辉等一众太平天国高层在内乱中被杀害。”
 

    “受内乱影响,太平天国的实力大大下滑。”
 

    “得知消息后,清政府上下拍手称快,咸丰也对未来充满憧憬。”
 

    “然而还没等咸丰高兴两天,英国人又找上门了。”
 

    “1856年10月,英国驻华公使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作出书面道歉。”
 

    “并保证此类事情不再发生,否则英国海军将采取军事行动。”
 

    咸丰被主播一顿损,面子上有些挂不住,整张脸当即就垮了下来。
 

    他一开始还不知道外国实力的强大,现在从主播口中知道了英法联军的强大。
 

    也不怪他对英法联军实力判断错误,主要是他也没有想到英法联军能够攻破京城。
 

    毕竟英法远在欧洲,距离大清万里之遥,派遣过来的兵力也有限,只有数千人。
 

    想想大清地大物博,老百姓有亿万万之多。
 

    这种情况下,要不是现在主播告诉他未来的历史走向,他是真的不敢相信英法联军凭借这数千人攻破了京城。
 

    目前大清的主要任务就是消灭太平天国,没有多少功夫注意英法联军,倒是让英法联军钻了空子。
 

    现在看他对英法联军实力的错误判断,显得他像是小丑一般,恨不得找一个地缝钻进去。
 

    “所谓亚罗号事件,前因后果大致是这样的。”
 

    “1856年10月8日,悬挂英国国旗的亚罗号停泊在广州黄埔。”
 

    “巡河的清军水师发现亚罗号的执照已经过期11天,便登船搜索,扣留了12名涉嫌走私的中国水手。”
 

    “这艘亚罗号船主是中国人,但注册地在香港,受英国法律保护,船长也是英国人。”
 

    “船长见清军押走了自己的船员,随即联系了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
 

    “领事知道后赶到现场要求清军按虎门条约的规定,将扣押的嫌犯先送到英国领事馆受审,然后再由英国官员酌情引渡给清政府。”
 

    “代理领事的要求其实并不过分,毕竟条约就是这么签的。”
 

    “但是由于清军并不知道什么是虎门条约,也不知道条约的内容,因而英国领事在与清军的争执中被清军扇了一巴掌。”
 

    “代理领事被打,英国政府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英国公使在查出亚罗号执照已经过期的情况下,认为清朝官员都很愚昧,应该不知道这一细节。”
 

    “便颠倒黑白说清军无端搜查英国船只,还撕毁英国国旗,以此向叶名琛抗议。”
 

    “要求叶名琛放还水手,向英国道歉,并处分当时登船搜查的清军水师总督。”
 

    “叶名琛并非什么都不懂,他在命人调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
 

    “认为既然亚罗号的香港执照已经过期,就不应再受英国法律的庇护,并且清军撕毁英国国旗一说也纯属捏造。”
 

    “因此叶名琛给出的最终回复,便是可以保证以后不会再发生同类事件,可以放回一部分水手,但是拒绝道歉。”
 

    赵匡胤虽然这件事上清朝占了理,但实力不如人的情况下,敌人可不会跟你讲道理。
 

    他看得很清楚,亚罗号事件的过错在英方,清朝的做法完全没有问题。
 

    毕竟船只的执照已经过期了,本就是英方有错在身,清朝扣押英方的船员也很正常。
 

    讲道理是这样的,但可惜的是,道理只存在实力相差无几的两个势力之间。
 

    此时英国的实力远超清朝,直接动用武力是最好的办法,怎么可能还跟清朝讲道理呢
 

    他对此倒是不觉得有什么,弱肉强食再正常不过。
 

    他在建立宋朝的过程中,消灭一个又一个的割据势力。
 

    只因他的实力要比其他势力强大,自然不需要说些没用的废话,直接真刀真枪的干就行。
 

    “见叶名琛不道歉,英国人索性也不装了,当即出兵攻打广州。”
 

    “10月23日,英国海军越过虎门进犯广州。”
 

    “5天后,英军攻入广州城,并在对两广总督衙门进行一番劫掠后扬长而去。”
 

    “总督衙门被洗劫了,叶名琛岂不是被英军俘虏了”
 

    “并没有,叶名琛不是这一次被俘的,他当时不在总督衙门。”
 

    “英军攻城时,叶名琛无力抵抗,便只好求助于菩萨保佑。”
 

    “当英军洗劫两广总督衙门时,叶名琛正好跑去庙里上香,幸运逃过一劫。”
 

    “事后叶名琛见英军撤走,一面大呼万幸,感谢菩萨保佑。”
 

    “一面派人向朝廷报捷,说自己指挥得当打死打伤敌军七八百人,现已逼退英夷。”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清军总共打死打伤英军523人。”
 

    “如今这一场小规模的战斗,叶名琛就敢上报歼敌七八百人。”
 

    “这种严重注水的战报,哪个正常人会相信”
 

    “除非是傻子,而咸丰就正好是这个傻子。”
 

    “12月14日,咸丰皇帝收到奏折,他的第一反应是大喜。”
 

    “然后立马下诏,向叶名琛下达了一道在今天看来非常无语的圣旨。”
 

    “大致意思是说,不必追击,给英国人留点面子,咱是天朝上国,要有气度,大人不记小人过。”
 

    “地方官员打败仗却向上报捷,皇帝对实际情况不仅一无所知,反而还以大国之君自居,如此荒诞的朝廷怎能不被列强暴揍呢”
 

    朱元璋清朝都已经烂到骨子里了,距离灭亡也不远了。
 

    仅仅用了五天时间,敌人就攻下了广州城,洗劫了两广总督衙门。
 

    广州城也是一座大城池,保卫力量不低,可如此轻而易举的沦陷了,可见清朝军事实力那时候已经虚弱到了何种地步。
 

    更加离谱的是,一个封疆大吏明明打了败仗,却谎称大捷。
 

    由此可见,清朝晚期的官员已经烂到根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