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玄武门之变(第2页)

 

    大唐本就刚刚建立,要是轻易改换太子,容易造成江山动荡。
 

    再说了,老二虽然打仗厉害,太子打仗同样不差。
 

    只不过在老二的光辉下,太子的战功有所不及,但不代表着太子一无是处。
 

    所以,他心中皇位的继承者一直是太子。
 

    “就在李建成以为胜券在握时,一场阴谋正在悄悄酝酿。”
 

    “公元624年,正值盛夏酷暑,李渊带着家眷去铜川的仁智宫避暑。”
 

    “长子李建成,因为能力强,就被留在了长安监国。”
 

    “这一天,两个人匆忙的赶到仁智宫,说有要事必须要当面向李渊禀报。”
 

    “两人一见到李渊就直呼大事不好,直言太子李建成要造反。”
 

    “李渊虽说震惊,但有些不敢相信太子会造反。”
 

    “毕竟他再过几年就会把皇位传给太子,根本就用不着谋反。”
 

    “尽管李渊不相信此事,但还是让两人把话说清楚。”
 

    “这两个报信的人都是太子府的人,前几天太子命令他们两人运送一批铠甲到庆州,送给一个叫杨文干的人。”
 

    “而杨文干原本是太子的守卫,前些日子被提拔做了庆州的都尉。”
 

    “庆州的位置很特殊,就在李渊这次出行目的地仁智宫的北边。”
 

    “这两人对李渊说,太子密谋想趁皇上在仁智宫玩的时候,和杨文干来个南北夹击,让皇上早点去安享晚年。”
 

    “李渊不太相信,太子毕竟是亲儿子。”
 

    “可好巧不巧的是,这时又不知道从哪冒出来了一个人,叫做杜凤举。”
 

    “杜凤举出来作证,言明太子李建成就是要谋反。”
 

    “三人成虎,这下李渊也不敢肯定了,派人把太子叫到仁智宫来审讯。”
 

    嬴政这幕后黑手一看就是李世民,太子李建成疯了才会选择造反。
 

    他才不会相信漏洞百出的言辞,太子李建成根本就没有必要造反。
 

    现如今的情况是李渊支持太子上位,太子的最大对手就是李世民。
 

    太子原本就处于弱势,要是这个时候造反,和李渊站在对立面,那太子真是一点机会都没有。
 

    要是说太子先下手为强,派兵去攻打李世民,那还有可能。
 

    至于造李渊的反,同时面对李渊和李世民的双重打击,除非太子李建成疯了。
 

    三个人同时指证太子谋反,其中两人还是太子府的人。
 

    这只能说李世民也没有闲着,很早就把势力的触角伸到了太子府。
 

    “太子李建成倒是听话,一路乖乖来到仁智宫向李渊当面谢罪。”
 

    “铠甲确实是他送给杨文干的,但他真没有干谋反的事。”
 

    “私运铠甲在唐朝本就是大罪,李渊就下令先软禁了李建成。”
 

    “为了进一步弄清真相,李渊让手下的大臣宇文颖去庆州把这个杨文干押来,和太子来个当面对质。”
 

    “可万万没想到,去押人的宇文颖走到庆州和杨文干一拍即合,俩人一起还真就起兵造反了。”
 

    “这下李建成就算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李渊听说杨文干真的造反,立马暴怒,马上叫来二皇子李世民。”
 

    “许诺李世民去讨伐杨文干,得胜归来之日,就是改立太子之时。”
 

    “不过李渊叮嘱李世民当了太子之后,要给李建成留一条生路,让李建成去蜀地当个蜀王。”
 

    “杨文干造反,李世民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没有太子策应的杨文干一触即溃,李世民开心的凯旋而归。”
 

    “对于李世民来说,一切进展都是那么的顺利。”
 

    “此刻的李世民是志得意满,在他看来,皇位已经在向他招手了。”
 

    杨坚听起来很奇怪,太子李建成有必要造反吗太子府的两人为什么就背叛了太子呢还有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举报人杜凤举又是谁
 

    这里面有太多的疑点,他是一点都不相信太子李建成会造反的。
 

    太子如果真的想造反,怎么会乖乖过来被软禁呢
 

    还有这个杨文干是没有脑子吗莫名其妙的就造反了。
 

    至于宇文颖就更逗了,让你去押人,怎么就同流合污了呢
 

    事出反常必有妖,在这些人的背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暗中操纵着一切。
 

    而这个幕后之人,自然无需质疑,那必然是秦王李世民。
 

    毕竟太子造反事件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李世民,除了李世民别无他人。
 

    “回到长安城的李世民,惊讶的发现一切都变了。”
 

    “原本李渊承诺给他的太子之位不算数了,太子李建成也被重新重用。”
 

    “面对李世民的平叛之功,李渊只是冷冷的说了一句,以后你们兄弟俩别老闹意见。”
 

    “原本承诺得好好的李渊之所以突然反悔,是因为李渊也觉得太子谋反这事,实在是存在太多的疑点。”
 

    “不出意外应该是有人设计好的,最大的受益者也许就是幕后的操作者。”
 

    “可面对这样的结果,李建成集团和李世民集团的人都不干了。”
 

    “李建成集团的人不满,这杨文干叛乱,明显是李世民陷害的。”
 

    “怎么李渊就不惩罚李世民呢那他们太子殿下这委屈不白受了吗”
 

    “四弟李元吉也暴跳如雷,嚷嚷着要直接杀了李世民。”
 

    “李建成不愿意,毕竟那是从小玩到大的小弟弟。”
 

    “李世民集团这边也很委屈,他们二皇子辛苦平叛,结果凯旋归来让二皇子当太子的话也不算数了。”
 

    “李世民集团的两大谋臣,日后被称为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也开口建议,要直接杀了李建成。”
 

    “在战场上一向杀伐果断的李世民,此刻却犹豫了,那毕竟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大哥。”
 

    “虽然这两位皇子下不了杀心,可防人之心不能没有。”
 

    “李世民派出千余人前往洛阳招募豪杰,以防不测。”
 

    “李建成也没闲着,早早就开始在长安附近招募骁勇之士,还从幽州调集了三百名骑兵扩充自己的东宫卫队。”
 

    曹操这两兄弟真是有意思,嘴上说着不愿意伤害对方,但底下的动作可丝毫不带犹豫的,立马就开始招兵买马。
 

    太子李建成谋反事件,他从头看到尾,也没看出太子有丝毫的疑点。
 

    反倒是最大的受益者李世民有充分的动机,故意栽赃嫁祸给太子。
 

    李渊能够识破其中的真相也很正常,毕竟这件事本身就存在着太多的疑点。
 

    “两个集团之间是火药味十足,大有战争一触即发的势头。”
 

    “所有的这一切都看在李渊眼中,李渊决定亲自出马调停矛盾,他打起了亲情牌。”
 

    “李家人都喜欢打猎,李渊于是喊大家一起去城南狩猎。”
 

    “李建成明白李渊的心意,当大哥的他率先表态,知道李世民喜欢,就挑了一匹好马送给二弟李世民。”
 

    “原本这是挺好的事,可这匹马很不乖,把李世民连续甩出去三次。”
 

    “李世民骑了半辈子的马,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有人故意使坏的。”
 

    “李渊原本好心,却没想到,反而加剧了兄弟间的矛盾。”
 

    “无独有偶,坠马事件发生后,发生了另一件更诡异的毒酒事件。”
 

    “据旧唐书中记载,李建成和李元吉请李世民喝酒。”
 

    “喝完酒后,李世民大口吐血。”
 

    “李渊听了这件事以后,两兄弟闹成这样很心痛,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
 

    “随后李渊想了一个办法,既然两兄弟难以相容,那就分开吧。”
 

    “李渊考虑到天下的一大半,都是李世民亲手打下来的。”
 

    “于是李渊要把天下分一半给李世民,让李世民去洛阳,以后三门峡以东的领土也都归李世民管辖。”
 

    “除此之外,李渊还要给李世民天子的旌旗,让李世民在自己的地盘像天子一样发号施令。”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李渊这等于把天下一分为二。”
 

    “这下李建成着急了,李世民的军事战斗力可是最顶尖的。”
 

    “要是天下一分为二,等李渊身死的那一天,恐怕就是他李建成死的那一天。”
 

    朱棣坠马事件看起来是李建成设计的,可毒酒事件看起来倒像是李世民自导自演的。
 

    马是李建成送给李世民的,八成是在马上面做了手脚。
 

    一旦马匹狂暴起来,即便摔不死李世民,也能把李世民摔得缺胳膊断腿。
 

    李世民要是残疾了,那就与皇位无缘了,毕竟大唐臣民不会愿意身体有疾的人坐上皇帝宝座。
 

    至于毒酒事件,八成是李世民故意栽赃陷害李建成的。
 

    毕竟李建成真要想下毒,李世民喝完毒酒就被毒死了,不可能还活着大口吐血。
 

    再者,李建成要是准备毒死李世民,在李世民吐血的那一刻,肯定会直接动手的,不可能放李世民回去。
 

    “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将李世民和李建成两人之间的冲突,推向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