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清朝皇帝(第2页)

 

    先祖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到了他这一代,才把江山彻底坐稳当。
 

    可这些不肖子孙却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天下,如此糟蹋大清江山,这让他如何不气愤。
 

    看看后面的不肖子孙都做了什么,抽大烟的,上妓院的,卖国的。
 

    听听,这是身为一个皇帝能干得出来的事
 

    这些不肖子孙干出来的荒唐事,简直比大明那些奇葩皇帝还恶劣。
 

    也难怪最后大清江山亡国了。
 

    有这些不肖子孙不停的糟蹋大清江山,大清不亡国那才是见鬼了。
 

    不过看到儿子康熙和孙子雍正干得这么出色,他还是感到一丝欣慰的。
 

    儿子康熙的种种功绩,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剿灭准葛尔丹,看得他都沸腾不已,忍不住为儿子怕手称快。
 

    要知道,这些可都是他想做却做不到的事。
 

    现在被儿子轻轻松松完成了,他怎么能不为儿子感到自豪呢
 

    就这些功绩,他觉得81分太低了,最少也是9分。
 

    不过随即他想到后世人对他们大清有偏见,能有81分也算很高了。
 

    正如后世人所说的,儿子康熙要是明朝的,绝对能和秦始皇比肩。
 

    由此可见,儿子康熙的功绩有多大了。
 

    和儿子康熙相比,孙子雍正给他的震惊更大。
 

    93的高分由后世的汉人评出来,可见雍正的实际功绩远大于93分,甚至有可能和李世民的99分一样。
 

    最后天下又重归汉人手中,因此后世人对他们大清的印象肯定是不好的,从之前后世人经常对大清破口大骂就可见一斑。
 

    在这种明显带有偏见的情况下,雍正还能有93的高分,那只能说明雍正这孙子的功绩深深折服了后世人。
 

    他从后世人对雍正这么高的评价中看出,雍正为什么能有93高分了。
 

    拿士绅阶级开刀改革,这是连他都不敢做的事,可没想到这孙子不仅做了,还做成功了。
 

    对于这个孙子雍正,他除了佩服就是佩服。
 

    康熙朕做了这么功绩,就只有81分吗
 

    他无奈的摇摇头,叹息一声,觉得后世人对他们大清的意见不是一般的大。
 

    之前看到后世人对大清皇帝非常不友善,他还没有特别深刻的感觉。
 

    毕竟天下又回到汉人手中,按照改朝换代的历史规律来看,那就说明大清晚期民不聊生,百姓活不下去了纷纷起兵造反,这才推翻了大清。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后世人对大清皇帝不满也是情有可原的。
 

    再加上出于民族自尊心,后世的汉人对满人也比较抵触。
 

    这两个因素下,后世人对大清皇帝有意见也是无可厚非的。
 

    可他以为,后世人只是对后面的那些皇帝有意见。
 

    毕竟是后面的那些皇帝没有治理好国家,才让天下百姓民不聊生。
 

    可他万万没想到,后世人还能把怒火牵连到他身上。
 

    他做出了那么卓越的功绩,还不能折服后世人偏见的内心吗
 

    加强皇权,祭拜孔子,收台湾收西藏,剿灭葛尔丹,加强民族团结,加强地方控制,维护国家统一。
 

    就这些成就,还不能超过9分吗
 

    至于批评他采取愚民政策,不让老百姓看外面的世界,他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愚民政策又不是从他们大清开始的,这个黑锅扣不到大清头上。
 

    历朝历代采取的都是愚民政策,就为了皇家方便管理天下百姓,使国家稳定不发生动乱。
 

    他们大清不过是延用这个政策罢了,怪不到大清身上。
 

    而他之所以不让老百姓看外面的世界,则是有他的考虑。
 

    他和法国的路易十四相交甚好,经常有书信往来。
 

    他也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那里知道了欧洲正在发生的事情,也知道欧洲的哲学、文化、科技都在发展。
 

    他更是知道法国老百姓接受新思想后,就把路易十四送上了断头台。
 

    得知这一切的时候,他当时震惊得久久说不出话来。
 

    他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一群老百姓把皇帝送到断头台杀死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