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短篇第一(第2页)
“这是没准备,那么有准备你是要上天吗带北大的学生打上月球”元空最讨厌凡尔赛了。
内容非常紧密,特别是对三位作家作品随时的引经据典。反正元空深刻感受,比自己更了解司汤达。
嘴巴有点干了,咕噜大王感觉时间也差不多了,收尾用了一句:要经过多少冒险,才能像浮士德走向众女神,说出“我看清楚了自己的心!”
哗哗哗!掌声雷动。
这掌声所表达的不是“讲得好,讲得我对三位作家都升起了兴趣。”
而是不明觉厉的掌声!
“彼可取而代之也,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像顾陆老师这样啊,明明年龄和我差不多大。”台下某个大四学生边鼓掌边说。
镜胖男进行了回应,“就从这个讲座的硬件条件,至少也是要熟读卡萨诺瓦、司汤达和托尔斯泰的作品吧。说熟读还是比较基础了,因为顾陆老师是达到能够写续作的地步。”
“……还是算了太累了。”大四学生果断放弃。
三个作家全集加起来是不到一千万字的,基本等同于两部网文中的玄幻大长篇。看两部玄幻大长篇很简单,基本能做到,但前者北大学生也犯怵。
你想想,顾陆讲座是这个内容。做成切片真的挺吸引网友的,比方说意呆利情圣卡萨诺瓦是如何写作的,再有法国文豪司汤达和毛熊国文豪托尔斯泰到底谁厉害。
切片分散是满天星,但合拢就复杂难懂,就很奇怪。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从小听着顾陆的故事长大的缘故,我怎么感觉顾陆讲得比元空老师更好”
“你不是一个人!不过我得帮元空老师说一句,你虽然从小听顾陆的故事,但元空老师的脸上写满了故事,事故方面五五开。”
“楼上的你怎么骂人,怎么就不是人了”
“我们语文老师说,顾陆的文学性一直都是被低估的,他的《南极争夺战》又被选入了教材,是在世作者中入选教材作品最多的,没有之一。之所以被低估也和他热衷写畅销书有关,大家能够想想莫言喜欢写畅销书吗……”
只说写作技巧,莫言高出余华一个档次,这里只谈论写作技巧。
“关键是顾陆神一样的文笔,写一本变一本,他的畅销书感觉不出多少文学性啊!”
看到切片的网友们讨论着,后面主要讨论的变成了顾陆在作家领域能够排进多少。
王安忆、莫言、刘震云、阿莱、王朔、迟子建等作家被提及。
反正是闹得不可开交。
这些作家中大多数都不太关注互联网,因为这些人大概都是20世纪50年代的人,然后在八90年代出名,进入千禧年已成为名家,年龄都在五六十岁。甚至不少名家都有些脱离人民群众很久了。
但一个人除外,那就是写《尘埃落地》《蘑菇圈》的阿来。
阿莱是个天才,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地》就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并且他对网络文学不像其他的传统作家很敌视,就他自己还担任了川省网络作协名誉主席,基本上只要是活动他都会跑去演讲自己对网文的看法。
“爸,网友把你排在作家第十三,就是现目前在世的作家。”杨林林说。
“你莫叔第几”阿莱问。
“应该是前三了,但具体还有争议。”杨林林说。
“谁和他有争议”阿莱问。
杨林林回应,“迟子建阿姨、铁凝阿姨。”
哦,这两位那确实是可以争一争榜首。铁凝就不说了,巴金之后就担任作协主席至今。而迟子建是长短篇以及散文都没有弱点,是少见作家里六边形战士的强大。
阿莱本来想看看前十都有谁,想了想还是算了,毕竟这样弄得他好像很在乎这个榜单一样。
本来都没关注了,阿莱突然想起一人,“那顾陆呢”
“顾陆这是严肃作家排名吧,好像没他,至少前二十没有,我找找……”
“找到了,排名四十七,勉强进了前五十。”杨林林回应。
“”阿莱脑子里都是问号,末了口中吐出一口废气,“排序的读者也是不了解的。”
这一点杨林林不赞同,感觉挺了解的啊,评论中对作家获奖以及荣誉如数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