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当观众失败(第2页)

汪社长口中的视频,并非学生摄影,而是元空老师到北大的讲座,校方本就会录制视频。

完整的视频两个小时左右,在北大官网安安静静地躺着,没什么人气,但经由学生切片的十几分钟视频,却点击量非常高。

《顾陆和元空新老作家的交替之谈》

《我来把写作分个等级吧,顾陆的硬核划分》

《你支持元空,还是支持顾陆》

《为什么顾陆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

等等标题,再加上欧维正热销,不吸引眼球才怪。

通过视频,也可以看具体的情况。

视频里元空在讲堂上分享着,对自己刚刚即兴创作话题进行一个总结。

“今天,我所讲的即兴创作的利弊,只针对普通人,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元空指着自己。

台下的学生们就不相信了,能在华夏成为顶尖作家的人,怎么可能是普通人。

当真是马云说自己当老师是自己最开心的阶段。

前面举手的镜胖男嘀咕着,“这个逼装得一点都不好,我给零分。”

只听元空继续说,“天才的世界是我们不能理解的。我举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顾陆。”

“顾陆老师是我们北大的学生,也是我们国家著名的作家,各位应该很熟悉吧”元空说。

此起彼伏的回应,很熟悉!

在座都是九五后,完全是从小听着顾陆的姓名长大的。

七嘴八舌地说着。

实话实说,即便是北大校长,也没办法频繁上官媒。

但顾陆,两次新闻联播(法兰西那次和毛熊国这次),三次参考消息,四次环球时报专访(更多的顾陆婉拒了),n多次人人日报头条。

“顾陆可是我好哥们,还曾经指导我写小说!”镜胖男嚎一声,吸引来不少目光。

“”身旁的顾陆。

被顾陆指导过的网络小说好像有点吸引人哦。座位附近的几个同学开始询问小说的名字……这小胖子是会宣传的。

“你们知道顾陆为什么被称为天才吗”元空也没想等同学们回应。

他自己说,“十五岁写出小王子,十六岁参加国家文化交流团写出《不朽的逃亡者》,这些都只是基础。”

“我站在一个作家的角度,更惊叹的是顾陆老师的学习能力。”元空说,“我曾研究过顾陆老师的作品,我就非常地费解,看了五部长篇,五部长篇的笔锋全不同。”

“你们知道这代表什么吗”元空说,“这夸张得就像个外星人。”

元空意识到自己有点激动了,手赶快地伸向保温杯。他之所以激动,是因为曾经也试过……自己尝试之后才感觉到,一本书换个笔锋是多么变态!

看台下同学们眼神里透露着迷茫,水也喝不下了,他必须要让同学们清楚其中的利害。

“广外教授提出了一个理论,认为作家对知识的累积和利用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顾陆,另一类是排除顾陆以外的其他作家。”元空说,“我起初看到这说法,也认为非常的夸张,但阅读了教授的理论,关于依恋型和依赖型创作的提出,我认为非常有道理。”

“顾陆就是很顶尖的,看完一本书能够马上构思出一个故事,这种天才本身就一直在进行即兴创作。”元空说。

好吧,他的得例子还是没有接地气,同学们感受并不强烈。老编辑的距离是有效的,元空是无效的。

“其实我个人一直想和顾陆老师进行交流。”

没错的,哪怕元空新书七出祁山的销量被挤压,但他本人是非常敬佩顾陆的。不谈畅销书,光续写托尔斯泰的遗作,就是难以想象的事。

“元空老师,其实今天顾陆老师也在台下坐着。”第一排的武副校长找同学拿起话筒,突然发言。

“嗯”元空登时错愕,喝口水压压惊。

“那让我们鼓掌,邀请顾陆同学上台给我们说两句。”武副校长说。

啪啪啪啪——

掌声是非常热烈的,元空本人也在鼓掌,他内心稍微后悔,早知道顾陆在,就准备点更有营养的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