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婴儿开始吃瓜成圣菠萝绝不是凤梨

第215章 真正的北境【6000 求订阅】(第3页)

 这一点倒并不是他们穷酸和装,而是这本就是读书人的风骨。 

 先生听了李众的话,犹豫一下道:“你们身上可有书,如果有书的话,借我看上一晚就好。” 

 显然这就是先生在没有看到李众之时,准备开出的居住条件。 

 只不过看到了李众这个孩子之后,先生一下子就改变了主意,直接就让李众他们免费进来住了。 

 现在李众再次提起这个事情,先生才犹豫之下说出了这个条件。 

 这个条件给李众猜测的差不多。 

 李众假装从陈爷爷背的行囊里面掏了一下,而后直接拿出了两本书。 

 陈爷爷背的行囊,更多的是为了掩人耳目用的。 

 李众的东西都被放在了地鉴里面。 

 “先生我们出来的匆忙,没有带多少书,就只有两本,不知道可能入先生的眼。”李众将书双手奉上说道。 

 先生看了一眼李众手上书籍封面的名字,立刻就接了过去。 

 “这是京城上个月才刊印的林殷大儒的新书!”先生如获至宝的一边认真小心的翻阅,一边兴奋的说道。 

 “我之前还特意请人帮我从江南带回,不过这新书刚刚刊印就销售一空了。” 

 “精辟!” 

 “当真是精辟!” 

 先生刚说两句,忽然就拍案而起,兴奋的说道。 

 李众知道这本书的在儒家当中的火爆程度。 

 这本书是李众在劝学城写下了横渠四句之后,林殷有所感悟之后写下的新书。 

 而这书刚刚出世,就直接引动了浩然正

气的异象。 

 因此这天下的儒生都希望可以一看。 

 甚至这书一时之间直接导致了京城纸贵。 

 李众之所以会有,并不是李知行给李众送来的。 

 而是林殷托人给李众送来的,希望李众帮忙指点一下书中的不足。 

 李众自然知道林殷为何这样做,不过李众真的没有什么好指点的。 

 李众不管是在儒道的修为上,还是说对儒学的理解上,都不如林殷。 

 横渠四句也是李众抄的。 

 所以这书李众看过之后,就托人告诉林殷,自己觉得这书很好。 

 李众看着已经完全陷进去的先生,并没有打扰先生。 

 而是将炉子上面已经烤熟了的土豆给拿了起来。 

 刚刚烤好的土豆很烫,不过对李众来说完全可以忽略不济。 

 李众把土豆快速的拨好皮,也不管是不是烫嘴,就直接大口的吃了下去。 

 刚刚烤好的土豆入口,李众顿时觉得满嘴都是香气与土豆特有的甜味。 

 李众吃完了炉子上面的几个土豆和两个饼子之后,先生也把书看了一遍。 

 看过一遍之后,先生依然还是意犹未尽的样子。 

 “先生既然如此喜欢,就送给先生吧。” 

 不等先生拒绝,李众就直接表示道:“不瞒先生说,我是来自京城大户人家,这书我家里还有。” 

 见李众这么说,先生倒是也不再拒绝了。 

 而是转身又给李众拿了七八个土豆出来,放在炉子上面烤了起来。 

 对于先生的举动,李众自然也是乐得接受。 

 “先生,我观你的修为似乎并不低。”李众进门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这个先生的修为不弱。 

 六品! 

 六品的儒修,放在江南当上一个县令那绝对是搓搓有余的。 

 可是眼下这个先生,却只是窝在一个村子里面当一个教书先生。 

 先生见李众看穿了,倒是也并不掩饰:“你倒是好眼力,我修为已经到了六品巅峰。” 

 “以先生的修为,不管在任何地方,当一个县令都搓搓有余了,先生为何……” 

 先生接过了李众的话头,道:“你是觉得我在这里蹉跎了岁月?” 

 李众摇摇头,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觉得先生想要教化众人的话,有一个更好的平台,可以教化更多的人。” 

 先生听了李众的话倒是有些意外了。 

 先生完全没有想到,李众竟然是这么看这个问题的。 

 “你这孩子看问题倒是与众不同。” 

 夸奖了李众一句之后,先生对李众解释道:“你说的不错,如果我去当一个县令,那固然是可以教化更多的人。” 

 “但是如果我走了的话,这些村子的孩子怎么办?” 

 “这些事情总该要有人做的,我就算是当了县令,也不好直接命令别人来接替我的位置。”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都不愿意做,我又如何强求别人呢。” 

 李众听完了这先生的话,直接起身向先生施礼,道:“先生大义,学生受教了。” 

 先生摆摆手,道:“我这不是什么大义,我只是遵循礼数罢了。” 

 “何况我已经在村里面生活习惯了,让我去当什么县令,我还真的不习惯。” 

 “先生平日里是要去好几个村庄授课吗?”李众扫了一眼这房间里面,发现并没有太多的行礼和包裹。 

 先生颔首,道:“这附近的五十四个村子,我都要去授课的。” 

 李众听了这话,对眼前这位先生更是肃然起敬。 

 北境的五十四个村子那可是不好走的。 

 荒郊野外的,一个儒家的六品到处走,可是很危险的。 

 儒家的六品,遇到了肉身强大的妖族,那是完全没有太多办法的。 

 而这先生依然还是坚持来回的走动授课,这绝对是大义。 

 “敢问先生高姓大名?”李众询问道。 

 “我一个山野先生,有什么高姓的。我叫公良文。”先生对李众说道。 

 李众听了先生自报家门,忽然身体轻轻一颤:“先生是公良家的人!” 

 公良家李众还是知晓一些的。 

 公良家同样是时代大儒的儒学大家。 

 之前自己爷爷李知行还邀请过公良家的人希望他们的家主可以出任右相。 

 不过被婉拒了。 

 并非是公良家的人清高,亦或者是瞧不上李知行。 

 而是公良家的人极少参与到朝政当中,他们更多的致力于教书育人。 

 而且他们还不如官府的学堂,更多的是教育那些乡野的孩子。 

 也正是因为如此,公良家的人才更加的被人尊敬。 

 “当当当!” 

 就在李众吃惊于自己在这里都遇到了公良家的先生之际,村口那一口用来警示的大钟也被敲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