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一举三得(第2页)

 旁人也就罢了,今儿请来的多是低门低户的人家,或请来的是与施窈身份相当的高门庶女,但葛秋蘅可是宁远侯府的嫡女,又向来与她交好,将来还会是她的八嫂。</p>

 施明珠心中便大不舒服了。</p>

 前世葛秋蘅刚开始也同情“施窈”,对她多有怜惜,很是交好一阵子,及至嫁进来,看穿“施窈”的真面目,方渐渐冷了心,与“施窈”疏远。</p>

 她既恨施窈惯会伪装蒙蔽人,又心疼葛秋蘅将来看清施窈,又要伤心一场。</p>

 施明珠本就心思重,前几日八哥施明晖挨了杀威棒,今儿一早听说二哥二嫂又是上吊又是昏迷,现在又看见葛秋蘅再次与施窈交好,胸口的郁结一层堆叠一层,冲脑而上,眼看又要发热起来。</p>

 幸好施明桢不久后便赶过来,手里拿着一本装订好的诗集,笑着对她说:“二哥已是醒了,你尽可放宽心养病。知道你惦记,他一苏醒,我便忙来告诉你。”</p>

 施明珠略略宽心,但禁不住苦笑。</p>

 前世仇,今生恨,哪里能彻底放宽心的。</p>

 她坐起来,拥着被衾,怀里捂了个汤婆子。</p>

 连翘忙从屏风架上取了烘暖的貂皮袄子,拿来给她披上。</p>

 施明桢伸手一挡,指了指身后跟来的丫鬟:“前些日子寻外面的绣坊,专为你做了件袄子,里面填充的是鹅毛里最轻最软的绒毛,又保暖又透气,你披上这个试试。”</p>

 施明珠不太愿意穿外面买的衣裳,不知过了哪些腌臜人的手,干净不干净,看在三哥哥的面子上才勉为其难试一试,问:</p>

 “怎么不叫家里的针线房做?”</p>

 施明桢解释:“家里的绣娘不会整治,弄出来的鹅毛总有些味道。这是南边的人不知想了什么法子弄的,一点鹅的味道没有,十分干净。”</p>

 施明珠穿上,确实轻盈如羽,没有皮袄子的沉重感,丝毫不累,也没有异味,一下子冲破愁云,笑容如花初绽。</p>

 “的确好穿,那我就谢三哥哥费心了——不知三嫂子有没有?二妹妹有没有?”</p>

 施明桢见她穿好了,便坐在床前的圆凳上,手里握着那本诗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