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破贼校尉

第二百九十九章 大明官吏们,你们上岸了!(第3页)

 繁、边、要三字全占,或占两个字的,都是上府县。

 繁、边、要三字占一个字的,是中府县。

 最惨的是只占一个简字的,那就是平府县。

 俸禄加津贴,算下来让一个未入品的小吏,能在当地养活一家三五口。

 正从九品能在当地让一家老小衣食无忧,略有小余。

 正从八品小富。

 要想让马儿跑得快,你至少得让他吃饱了。

 至于他会不会偷吃夜草,那是另外一回事,有其它的制度律法去管束他。你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官吏会偷吃夜草就不给他吃饱。

 刷刷写下来,上疏空余白地不够写。

 “祁言!”

 “殿下,奴婢在!”

 “裁几张白纸来,孤今天才思如泉涌,挡都挡不住,今天孤要写个痛快!”

 祁言马上去裁了白纸,贴接在上疏,朱翊钧继续挥毫写。

 “官以任能,爵以酬功。新制中,官职以授任事者,官阶以酬其任事。

 此乃大明官制条例原则要典。

 故阁老授正二品官阶,六部尚书、诸寺正卿授从二品官阶,左侍郎、左少卿授正三品,各部寺仅一员,为尚书正卿首要佐官。

 右侍郎、右少卿授从三品,各部寺两到三名。各司郎中授正从四品。副职员外郎授正从五品.

 地方巡抚授正三品,布政使、按察使、兵备使授从三品。顺天、应天府尹同巡抚,授正三品。

 上府知府授正四品,中府知府授从四品,平府知府授正五品。上县知县授正六品、中县知县授从六品,平县知县授正七品”

 朱翊钧下笔如有神,越写越多。

 大明新官制他心里早就有了定计,此前他一直叫内阁和吏部、光禄寺商议,没有出声,就是想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去思考新官制。

 百官有百官的立场,有利有弊。

 自己有自己的立场,也会有利有弊。

 分开思考,现在汇总在一起,对比过后,会发现内阁有些方面考虑得比自己周全。

 有些真的是拘泥不化,死脑筋。

 现在就是把自己的方案与内阁的方案汰劣留优,整合在一起。

 “此后各级官吏严禁招揽幕僚以为佐辅。官吏行公权,理公事,为国为民,却私揽幕僚以辅之,公私不分,国事家事难明。”

 朱翊钧最恨官员私聘幕僚!

 这明显是公事私办,没有官方身份,那些幕僚十个有九个会徇私舞弊,会想方设法替东翁“搞创收”。

 你缺人手,直接从体制里面选,提拔就好了,没看孤在各级主政衙门设了长史、主簿官职,就是给你们配了秘书长。

 只要都在大明公务员这个大筐里,我就能用制度法律约束你,跳出这个筐,我还得另想办法,另定规章。

 不行,必须禁止这种胡搞瞎搞。

 “今后中枢地方官署,行编制预算。一衙一署,主官几人,副官几人,分设机构若干,主官副官几员,所属官吏几员,皆有编制。

 县府增加编制需向布政司申报,光禄寺备案。

 各省三司增加编制需向光禄寺申报。以编制为基础,编算人员俸禄津贴、纸张、维护等每月开支,以为预算。

 布政司按编制和预算拨款,有司审计监察”

 大明官吏们,孤正式宣布,你们上岸了,都有公务员编制,端上铁饭碗了!

 唉,真是为你们操碎了心。

 朱翊钧刷刷写满了整整两张白纸,一片朱红色。

 这份上疏朱批回去,内阁必须重新整理,把朱翊钧的意见整理进去,再重写一封上疏票拟。

 再批复后就明诏宣示天下,试行三五年后,稍做修改,重要部分会写进《国律》里,正式成为“祖宗之法”。

 朱翊钧左手喝着水,右手轻轻地甩动着。

 毛笔写字真累,才几千字,手腕酸痛。

 再看着满满当当的红字,颇有一种成就感,心情大好!

 “殿下,潘师傅和工部朱尚书在南华门候召。”

 “快请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