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两封奏疏(第2页)

一名随堂文书手持两封奏疏,急匆匆走进暖阁,将他唤醒。

“王公,这里有两本奏疏,烦请您过目。”

王振姿势不变,甚至连眼睛都没睁开:“念来听听。”

文书在司礼监任事已久,知道王振脾气,只要不是心情极差,王振都会将递呈到他眼前的奏疏,亲自查看。

而只有在心情极差时,才会让人念给他听。

且最恨照本宣读,毫无重点。

好在文书已经习惯了。

他也不翻奏疏,只是稍微打了打腹稿,便开口说起第一封奏疏的内容。

“学士刘廷振上《谏伐麓川疏》。言患在西北障塞,倾国力征麓川,乃是宥大防小,缓急颠倒之政。”

洋洋洒洒近千言,文书寥寥几句便总其概要。

王振睁开眼,将漆几拍的“啪啪”响。

“又是他,又是他,满朝文武,能征惯战者不知有多少,难道都不如他刘廷振?区区一介书生,纸上谈兵之辈,也敢妄议军政大事。大军即将开拔,如此紧要关头,乱我军心,当杀。”

文书本低着头。

当听到王振怒急,话语中透露出的意思,显然动了杀心。

但文书猛然想起,刘廷振乃是永乐十九年辛丑科进士,那科主考官乃是杨士奇。

于是连忙提醒王振。

“王公,刘廷振是永乐十九年辛丑科及第。”

王振听后,更怒。

“好一个辛丑科,好一个杨士奇的门生,我是捅了辛丑科的耗子窝么?前有一个于廷益,现在又有一个刘廷振,以后是不是还有其他人?”

文书一听,忙闭了口,不敢再发一言。

王振却越想越气,文书正为刘廷振默哀,以为他这次必死无疑。

哪知片刻后,王振又恢复了平静。

“一个无用书生,嗷嗷叫几句而已。这次先放他一马。你且去拟旨,我来盖印,午门戴枷吧!”

文书咽了口口水:“王公,这道奏疏,是否面呈陛下御览?。”

其实文书心中所虑,并非是此疏上,言及征麓川之事。而是王振不经陛下,便下旨定朝廷大臣之罪。

此举实有欺君之嫌。

王振冷哼一声,“陛下亲口定下征麓川之事,这刘廷振几次三番驳陛下旨意。他既非六科言官,又非六部、督察院堂官,陛下早已厌弃之,勿须烦扰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