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吾道坚定(第2页)

于谦点了点头,脸上浮起一丝笑意:“倒是有长进了。”

于康此时却顾不得沾沾自喜。

“父亲巡抚晋豫十二载,阁老这次相召,难道是有意推举父亲留京任事?”

他没有将话说透,但父子二人向来默契。

留京任事,是为了以后入阁打算。

果然,于谦点了点头:“阁老是有此意。”

“父亲应下了?”于康忙问。

于谦却答非所问:

“冕儿来信说,你祖父祖母如今身体愈发的差了。为人子,本该膝下尽孝。”

父亲不正面作答,于康更进一步。

“父亲已经决定了?”

于谦仰头望着屋顶,长叹一声:

“陛下年幼,耽于武事。又极信任王太监,一悉政务披红,皆付与司礼监。五府六部,十三道和地方事务,只要涉事内宦,皆留中不发。内阁票拟,也多不采信。两位老阁老如今年迈,愈发力不从心。”

“不是去年又补了两位入阁么?”

于谦摇了摇头:“若是陛下年长几岁,又能总揽万机。以两位阁臣饱学俊达,当可为治世贤臣。奈何如今权阉操柄,……”

又叹一声。

于康明白,内阁需要一个强力,又得民心的阁臣,以抗衡司礼监。

不过父亲的话,却让于康一惊:“原来不仅是让父亲留京任事,竟是直接入阁?”

于谦笑了笑:“你想的到美。”

最后又叹一声,喃喃道:“过犹不及,阁老或是年纪大了,这件事着实想的过于简单了。事情总得一步一步来。”

于康心里暗忖:

「父亲既然心里早有预期,但听话中意思,似乎又对留京任事,颇有信心。也不知这信心来自哪里?」

于康接着试探。

“父亲既然已经决定了,那阁老有没有说,打算推举父亲任职哪座衙门?”

于谦摇了摇头:“为父已经和阁老定计,等我明日去行在兵部述职,将这次入朝,兵部的事议定之后。再上疏,自请留任京师。疏中顺便推举可接替晋、豫两地巡抚之人,届时阁老自会促成此事。”

于康皱眉:“两地巡抚大臣,父亲推举,怕是不合律法吧?”

“无妨,为父心中虽有人选,但朝廷也并不一定会用,我也只是尽人事而已。晋、豫百姓多苦多灾,若是能有熟悉两地政务,又廉干贤达的官吏任事,两地百姓也能少受些苦。”

于康心想:「果然,这很于谦。」

多年相处,父亲的性子于康再了解不过。

他也知道父亲已然有了决断,他劝不了。但还是问了一句。

“父亲打算何时上疏?”

于谦轻饮一口茶汤,“这些事你不必多问,还有没有其他事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