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犹抱琵琶半遮面(第2页)

如今这门婚事有百害而无一益,且杨稷也实在不是良配,何文渊便起了别的心思,最后选择上门退亲。

阁老也没有为难,当下便归还了庚帖,绝了这门婚。

何文渊自知已经再无颜面登门,请阁老周旋一二。

今上下旨办案,涉案几方也都与他为难。

他既不愿媚上以求得仕途顺遂。

也不愿欺下,把一切都推到那死了的农户身上。

他自忖绝无两全之法,只能选择逃离官场。

当日,二人曾聊过许多,聊到酣处,何文渊甚至自诩‘小人’,大骂自己卑鄙。

后来,他也曾大恸今上宠信奸宦,连他这样想有所作为,又识时务的‘小人’,都能被逼到如此境地,怕是以后朝中清正耿介之臣,更无出路。

届时满朝文武,希旨办事,科道言官操弄于阉党之手,党同伐异。

到那时,朝中再无劝谏之臣,今上听不逆耳之言,只怕将来满朝上下,只有阿谀献媚之音。

祖宗基业倾覆,只在朝夕之间。

于谦当时虽也觉得他说的太过,不过却也能看出,何文渊今日所言,句句发自肺腑。那日送何文渊登上马车,即将远去之际,何文渊又掀开帘幔。

“于廷益,你向来性子刚硬,先几朝陛下都信你忠耿,加之又久在地方任事,你自然无虞。如今今上对你却是不同,加之阁老老迈,再无力护你周全,你自己又是个不屑于阴诡筹谋的……!京城是个是非窝,且浊迹已显……你好自珍重!”

于谦一直目送马车驶离,再也看不见,方才唏嘘一声,折身返回。

本来何家五口性命的案子,于谦便心有悔意,何阿大当时找上他,请他帮忙寻着东家,好主持公道。

只是那日,于谦也未曾料到,对方竟敢在北镇抚司重重护卫下,杀人灭口。

何阿大之死,于谦一直觉得是自己考虑不周,才致使何阿大丧命。

如今何文渊一番话,正好也提醒了他。

他本来是想着自荐于陛下,查明此案,甚至想到便是拼着这官不做,也要将一干涉案人犯,全都绳之以法,好为何家五口性命,洗刷冤屈。

那日,朱骥登门,说是受北镇抚司徐良指派,来请教之后应对之法。

他便将自己有心自荐,查办此案的想法说了出来。

那夜,他也连夜书了一道折子,并递了上去。

为此,阁老还曾派人来阻拦,只是为时已晚,阁老派的人来时,折子早已经到了通政司,怕是已经摆到了司礼监也不一定。

后来他又听闻薛瑄也递了折子,且与他递折子的日子恰是同一天。

只是不知为何,他的那道折子如石沉大海,案子主办官的头衔,却落到了薛瑄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