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告状

 将马顺打发离开的王振,正自徒生闷气。 

 不过,他倒不是因为底下人行事蠢笨。 

 甚至连向来在他心中,排在最前的忠心,有人违背了,他都不在意。 

 他此刻最在意的是,之前对付杨士奇许久,甚至几近将他逼的乞骸骨。 

 如今看来,反倒成了一个笑话。 

 这老东西难道真的一直在示弱?实则早就暗里行动起来了? 

 老东西如今这副年岁,大半生官场宦途,千锤百击,早已锻的如铜墙铁壁,水泼不进,很难找到死穴。 

 先前三杨临朝,加之陛下还小,太皇太后亦还理事。 

 王振自觉得许多事,都无法称心如意。 

 好不容易挨到太皇太后日薄西山,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去岁,三杨之一的杨荣,业已离世。 

 陛下又至成年,且心中有雄图伟志,要建开疆拓土之功。 

 朝堂之上,逆耳之音已渐趋少。 

 杨士奇此人,历经数朝,深受仁、宣二帝信任。 

 先帝遗命,五位托孤重臣,此人为揆。 

 改元朝初,王振只觉此人似一座大山。 

 现今杨士奇愈发老迈,垂老之躯,终于暴露出死穴。 

 王振自忖找到两处死穴,往这两处死穴任一之处猛戳,这老迈残躯必是轰然倒塌。 

 届时,只剩那杨溥,此人只不过一书生耳,不足为惧。 

 本是必成之事,何以两处谋划,具有落空之势? 

 这第一处死穴,便是老迈之时,躲不过只想维持现状,做不得那直言诤臣,只求明哲保身。 

 前些时日,杨士奇上书乞骸骨,便是如此,老东西终究还是愿做忠臣孝子,生怕身后落一个霸道权臣之名。 

 那次,他便以为事成,偏偏后来,久不理事的太皇太后出手,平息了此事。 

 导致他必成之局,功亏一篑。 

 前些日子,因为姜涛之死,老东西血染灵堂,不省人事。 

 那时死了,最是省事。 

 每每想到此处,王振便心里大骂一句:于谦此贼,坏老夫大事,当真该诛。 

 这一死穴,已被杨士奇那老贼重新锻得刀枪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