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针锋相对
众臣闻朱祁镇口中,有更紧要的事要议,尽皆正颜。
武班之中,众爵爷眼见事有未逮,心下着急。
这时,一直似游于物外的英国宫张辅突然回头,一双老目,精光熠熠,暗含警示。
众爵爷瞧见,终于按下心中急遑,在班列徒自闷闷不乐。
朱祁镇将目光定在杨溥身上,笑着道:
“杨士奇年事已高,膝下子弟皆在老家,无人京中奉养,老来思乡思亲之心本是天性,朕闻杨家有子杨稷,品性端方,纯良至诚,可在京中衙门为其谋一份差事,既能承欢膝下,也可为国效力。”
“杨士奇历经四朝,政务练达老熟,朕实不舍他归养,这是朕的私心。”
“至于杨稷的差事,还需你亲自过问,既不能耽误奉养双亲,也不能太过清闲。”
杨溥一张老脸,肉眼可见的惊愕。
朝堂之上,也顿时鸦雀无声。
陛下说的要议重要事务,就是要为杨士奇那个名声狼狈的儿子谋份差事?
什么品性端方,纯良至诚,这些话是说那个杨稷的?
杨稷的声名,早就有过风言风语传出。去岁之时,经过有心之人刻意散播,早就臭不可闻。属于那种虽未见其人,但名声却已大噪京城的风头人物。
杨士奇因为这个儿子,背后被人诟病不少。
陛下久居宫中,或许不曾闻见,但又是谁在陛下面前将他夸成这般。
此人心怀叵测,其心当真可诛。
杨溥愣神过后,忙出班奏道:“陛下,杨稷并无功名在身,虽……品性醇厚,但才智只是堪堪,杨阁老让他在泰和老家料理田地,定然是有所考量。”
这时,有礼科言官出班奏道:“陛下体恤老臣,西杨先生一心为国,君臣一番佳话,岂可辜负?”
又有御史跟着附和:
“西杨先生操劳国事,辅佐陛下,老来思乡思亲,陛下不忍老臣思念之苦,奈何朝中事务,也要西杨先生佐理。陛下此举,实是两全之策。况且陛下有意栽培杨家晚辈子弟,西杨先生心中定然感念陛下隆恩。”
一名御史出班,言语之中略带讥讽:“南杨先生有子弟承欢膝下,自是难以对西杨先生思念之苦感同身受。”
这一言,把杨溥一张老脸气的煞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