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针锋相对(第2页)
于谦一见不妙,立即出班奏道:
“陛下,杨稷一无功名在身,二无理事经验,若贸然让其担任职务,一则底下人不服,二则又容易理事之时出纰漏。但陛下体恤老臣,有意栽培其子弟,亦是君臣相惜。依臣之见,不如将其纳入京卫武学进学,等学得一身本事,以后再为国效力。”
“于大人此言差矣,杨稷并不习武事,如今年岁也不小,骤然学武,怕是很难有成。况且陛下本意,是让杨稷能侍奉双亲,但依着于侍郎京卫武学的条例,进学期间,武学大门都不能出,岂不是与陛下体恤老臣之心相悖?”
于谦反驳道:“武学有假期,自可回家承欢。”
“武事辛苦,半途进学,辛苦更添数倍,陛下本是体恤老臣。若是辛苦数倍,仍不见成效,白白误了大好年华,岂不是辜负了陛下一番好意?”
于谦音调瞬间拔高,声如震雷:
“孟子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天下间,成大事之人,何人不曾历经一番苦心劳身之途?陛下体恤老臣,老臣难道不该报答陛下?阁老若是也如你这般想,只知徒占便宜,如何做得百官首揆,士人表率。”
“于谦,你放肆!”
“哼……!你家子弟,如何入的仕途官场,你心中自知,莫要以为别人也同你一般。”
“于谦,你信口诬蔑暂且不说。但你如此理直气壮,我倒要问问,你就干净么?那于康怎么进的锦衣卫,你敢说你没有活动一番?”
“我若说敢呢!”
金台御帷之上,朱祁镇厉声呵斥:“够了,成何体统?”
那御史委屈道:“陛下,于谦妄言污蔑,臣亦能忍,于康如今立下功劳,臣亦承认。但据臣所知,于康随父巡抚地方,何以于谦入狱,于康却进了锦衣卫,且甫入就不是从寻常校尉做起,而是直接登临总旗?”
“若说没有人从中活动一二,臣打死不信。他于谦自诩清风两袖,但于康如何进的锦衣卫,他敢说出原委么?”
新晋锦衣卫指挥同知,北镇抚司镇抚徐良慌忙出班。
“陛下,于康进锦衣卫,是臣还在百户任上之时,招募的他。其中细由,臣之前已经禀奏陛下。锦衣卫存档亦有录入。不过内中缘由,乃属机密,诸位大人不知,心有怀疑,实属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