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用内书堂培养宦官,给远洋船队输送“郑和式人才”

 第293章用内书堂培养宦官,给远洋船队输送“郑和式人才”

 然而就在这次旅程中,郑和不幸病逝于印度古里。

 面对失去郑和这位重要伙伴的困境,王景弘毅然承担起领导责任,带领着大明船队安全返回。

 宣德八年七月初六日,王景弘终于回到了南京。

 这次归航标志着,他对国家使命的忠诚履行,以及强烈的责任感。

 宣德九年,王景弘再次接到圣旨,奉命进行人生中的第八次出使西洋。

 这次使命不仅是对王景弘能力的肯定,而且更是对他过去努力的回报。

 尽管已经年迈,王景弘仍然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并再次踏上了远航之路。

 晚年时期的王景弘,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航海资料的整理工作中。

 他撰写了两部重要著作:《赴西洋水程》和《洋更》。

 这些作品详细记录了,王景弘多年来的航海经验和知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

 王景弘以其卓越的航海成就,和对大明的贡献被人们铭记。

 他被誉为华夏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和外交家之一,与郑和齐名。

 为了纪念王景弘的功绩,后世在nsQd设立了一个名为“景宏岛”的岛屿。

 这座岛屿见证了,王景弘在南洋地区的影响力,也象征着他作为一名杰出航海家的地位。

 朱棡深知如果王景弘这样一位贤才,不幸在洪武年间离世。

 那么对于大明朝来说,将会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他的逝世可能会导致,航海事业的停滞不前。

 甚至可能影响到,大明朝的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

 因此朱棡非常期盼,王景弘能够像历史上那样。

 直到宣德年间,他依然能继续为大明的航海事业做贡献。

 当然对于从后世穿越而来的朱棡来说,他非常清楚宦官参与政事,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然而朱棡之所以执意成立内书堂,其实是有着更深远的考虑。

 这一切都是为了,即将展开的海外就蕃计划做特殊人才储备。

 随即朱棡认真地向朱元璋解释道:“儿臣这么做是因为听说,长时间的海上漂泊,孤独的工作环境、巨大的工作压力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