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总结经验 未雨绸缪返坪西(第2页)

 很多时候,大家都说自己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踩在了前辈的肩膀上,才登高望远,茅塞顿开的。可是我要说,虽然我的每一次的进步可能都很小,很细微,可是我一直都在进步,然后勤于总结,善于修正,才最终聚沙成塔,积水成渊。随着脚步的不断前进,把每一步都踩的踏踏实实,然后稳稳当当的一路走来,我的肩膀也变得越来越结实了。

 带着莫名的兴奋,出了文华大厦,站在楼下,我终于长长的吐了一口气,心想,好不容易才来一次关内,不如趁机去一下人才大市场看看吧,顺便也认认路,摸摸情况。不亲自去一趟,永远也摸不清真实的情况,万一以后需要什么资料啊,证件啊,我也好提前打点妥当,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你想想,如果想当然,万一到时候这个也没有,那个也没有,缺三少四,不但浪费了时间,也消耗了精力,这可不是我的做事风格。

 我一直信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哲学,古人说得好“三思而后行”,做事之前先通盘考虑一下,有了对后果的科学预见,才能正确指导自己的具体行动,促使事物向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相反,如果只顾眼前的行动,不顾长远的结果,必然会给以后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带来危害。肯定也有人说,我不同意这个说法,你做什么都想半天再去开始,那样很容易失去先机的,现在的社会,机会那都是稍纵即逝的,哪里容得你瞻前顾后。

 这样讲也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你准备充分,考虑周全,是不是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当然,这可能会导致你在开始阶段比别人慢上一拍,但是中间可能出现的状况,大部分都已经被你考虑在内了,而且已经事先准备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所以无论出了什么问题,你都会波澜不惊的,可以肯定的是还会让你在中后期快马加鞭,实现弯道超车的。

 说去就去呗,我来到站台线路牌那里,问了一下旁边在等车的一位小姐,她告诉我说你不用转车,69路车就直达人才大市场。

 深圳关内的公交系统特别发达,而且还一直在完善中,公交公司的最终规划是,你在关内任何一个地点想去深圳另外一个地点,让你几乎都能搭上直通车,而且保证最多也转车不超过一次。如果这条线路没有开通,而市民们需求量又很大的话,只要有足够数量的人打热线电话,政府就会很快安排考察,只要情况属实,便会立刻增加这条线路。

 这种事情如果在内地,那绝对是不可能发生的,即使属实,那光是考察,听证,决议等等,估计没有个两年三年,那是不可能形成文件的。可是在深圳,就是这么简单,这最起码体现了两点:一,效率,特区嘛,特事特办正是它的最大特点,当初响彻中国大地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可就是从深圳传出来的;二,效益,群众有需求,而且数量大,那就是说你增加了这条线路,肯定有钱赚啊,那公交公司又何乐而不为呢。

 投币2元上了69路,车子行驶在深南大道上,我的两只眼睛明显的不够用了,那高楼大厦,那过街天桥,那如潮人流,那如水车流,都让我目不暇接。车子报站地王大厦,这个我知道啊,它可是深圳的地标啊,我赶忙扭头望去,那青绿色的大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犹如天神般矗立在那里,由于在车里视线受阻,我根本看不到它的塔尖,真是叹为观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