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刘伯温怒斥王阳明(第3页)

而王阳明,作为心学的集大成者,同样是一位惊才绝艳之人。他不仅是思想家、文学家,更是明代杰出的哲学家和军事家。他上通天文,下察地理,神机妙算,无所不知。

正德年间,王阳明在兵部尚书王琼的赏识与提拔下进入仕途。

王琼慧眼识珠,看中王阳明的才干,将他推荐为御史,巡抚各地。

也正因如此,王阳明才有机会在平定江西叛乱、宁王之乱等诸多战役中大展身手,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智慧谋略。他创立的“心学”思想体系,积极追求个性解放,冲破了“理学”的传统观念,在封建社会后期产生过重要影响,堪称学界巨擘。他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命题,冲击了僵化的程朱理学,最终集“心学”之大成,开创了着名的“姚江学派”。其“心学”学说的思想本质是强调个性化的发展、个人意愿的尊重及个体创造力的调动,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此刻,跨越数百年的时光,刘伯温和王阳明在这神秘的时空相遇。面对刘伯温的命令,王阳明又怎会轻易低头?他忽然站起身来,眼神坚定,声音铿锵有力:“太师,如今的天下,早已不是我们曾经的大明王朝。你不再是当年的太师,我也不是往昔的心学家。你既现身于此,想必是在刘赫杰的量子虚无血灵珠之中。你与刘赫杰的关系,与我无关,你也没有资格命令我为你做什么!”

刘伯温恼怒不已,怒喝道:“放肆,你竟敢对本太师如此说话?”他的眼中怒火熊熊燃烧,周身散发着强大的威压。

王阳明却依旧镇定自若,缓缓说道:“太师,如今你我都是亡魂,你不必如此恼怒。我尊重你,是把你当人看;如果我不尊重你,在我眼里,你也不过与我一样,只是亡魂罢了,又有什么可神气的?”他的话语不温不火,却如同一把利刃,直击刘伯温的内心。

刘伯温怒极反笑:“好你个王阳明,你可知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是我当年提出的。后来竟然被你引用,还成了你的心学观点。像你这类人,根本就是大逆不道,还有何颜面存于世上,再见你的先祖?”他的斥责声如狂风暴雨,想要以此压倒王阳明。

王阳明沉默片刻,心中思绪万千。他深知“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的确源于刘伯温,自己只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动和延伸。在讲学过程中,他多次阐述这个观点,学生们也觉得意义重大,便在《传习录》中多次记录。久而久之,这个观点便被认为是他所提出。然而,他心中也有自己的坚持,学术的传承与发展本就如此,又何来大逆不道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