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1章 全世界都说中国话(第2页)

 识文断字自然更好,抄写的书也更加好卖,卖的价钱也更高。

 这个行业已经出现了初步的规范。

 字体工整是最基本的要求,否则都入不了行。

 无涂抹错别字是职业道德,出现这个就是瑕疵品,书本价格大幅贬值。

 当然,也有人贪便宜,专门捡这种。

 行业成规模之后,很多有才气的抄书匠身价也水涨船高。

 最低级的抄书匠一万字一个姜钱,中级的抄书匠一千字一个姜钱,高级抄书匠差不多就是以篇或者本来单独议价了。

 即便如此,书籍的价格比起以往竹简时代还是大幅降价。

 以往能接触到书籍的,最低也是中产家庭,平民百姓别说读书,连见到文字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老百姓也能消费得起书籍了。

 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读书人的群体增加了,而且是暴增。

 《龙文字典》中字形、字体、字音、字义都是千锤百炼了两千多年的结果,放在现在何止是降维打击。

 别说鲜虞联盟这种没有文字,全国文盲的国家,就连齐国这种老牌霸主国也是第一时间全盘引进。

 这其中固然有岳川以及文庙的原因,但《龙文字典》的先进和优越才是根本原因。

 一个东西好不好,用的人最知道。

 齐国人又不傻,好东西不用白不用。

 再说了,姜国是自己血亲兄弟之国,自家兄弟创造的好东西,必须得捧场啊。

 吴国是接受晋国援助之后才开始步入文明,前后加起来也就一百年。

 军事上已经接近国际一流水准,但文化上惨不忍睹。

 自己瞎摸索搞一套文字太难了,引入姜国文字省心省力,何乐不为?

 当然,这其中也有周边国家对“中原文化”的仰慕。

 引进中原文化,听起来都提神提气,倍有面子。

 如果是引入楚国文化,那肯定是呸上几口,不情不愿。

 更关键的,现在楚国也全盘引进姜国文字了。

 不但是文字,楚天子还从姜国聘请了上百个学者,委以治国重任。

 与以往敌视中原、对抗中原的楚国不同,新王一登基就焚书坑儒,引进中原人才和先进文化,全方位融入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