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章 这是大好事(第2页)

 而且,老子也是在摸索阶段,对这个特殊理论也是刚接触了一个皮毛,不知道该怎么去描述。

 他讲不明白,世人理解不清楚。

 所以,双方就像鸡同鸭讲,五千字的《道德经》被无意或者有心的歪曲、篡改,成了后世之人见到的模样。

 无论传世版《道德经》也好,帛书版《道德经》也罢,依旧能应用在生活、工作、处世、为人上。

 但这并不是说人们悟透了老子的思想精髓。

 相反,他们最多领悟了老子一个皮毛。

 但这个皮毛也足够他们受益终生。

 岳川抬起头,看向眼前众人。

 如果跟他们讲微观世界、量子力学、双缝干涉、薛定谔的猫……

 他们能理解吗?

 别说他们,就是岳川上辈子的时候,也理解不了。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这是岳川接触该名词的唯一途径。

 至于量子力学是什么,不知道、不明白、不感兴趣。

 其他也都一样。

 认知仅停留于名字。

 别看薛定谔的猫说得滚瓜烂熟,但薛定谔是谁?保准一问一个不吱声。

 甚至还有姓薛的跑出来高喊“我老薛家终于出个人才了”。

 所以,认知上的断层,而且是断了三五千层那种,双方根本没法沟通和交流。

 也正因此,挑灯僧是孤独的,是寂寞的。

 没有人能理解他。

 哪怕他用最通俗的话,最直白的文字,依旧无法描述出心中所思、所想。

 他要做的事,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做不成。

 所以,他离开了华夏,离开了这个没有共鸣的地方,骑牛西去。

 只是老子怎么也没想到,西方还不如华夏。

 岳川长吸一口气站起身来,拱手说道:“先生,我理解您!我也愿意支持您!倾尽我所有的一切!”

 挑灯僧听到这话,浑身一震。

 他也站起身来,抚了抚身上并不存在的褶皱,郑重向岳川行礼。

 “岳先生不问对错与否吗?”

 岳川笑着说道:“这件事没有对错!也不能用对错去衡量!”

 挑灯僧哈哈一笑,目光直视岳川,手指在周围点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