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三大铁律(第2页)

 诛之,是真正的诛,绝不是口诛笔伐那种嘴炮。

 不要小觑了农民的血性和战斗力。

 华夏民间武德最充沛的,永远是农民。

 为了争水争地而爆发的械斗,无论规模还是惨烈程度,都远超同时期的正规战争。

 秦国缺水,民间因争水爆发的械斗范围广、烈度高、持续长,老百姓械斗的经验无比丰富。

 商鞅变法,用严刑峻法惩罚私斗,这才使得老秦人“怯于私斗、勇于公战”,把秦军打造成虎狼之师。

 再比如戚继光清剿倭寇的时候,官兵腐败,卫所都烂到根子里了,戚继光愁得直挠头。

 结果,戚继光发现当地民间械斗成风,尤其是义乌、金华民风彪悍非常。

 最重要的是,当地穷得响叮当,老百姓只要能吃饱饭就肯卖命。

 戚继光便在当地招募民兵,编练戚家军,大破倭寇。

 还有华夏禁枪令的导火索:马井格勒战役。

 农民的战斗力一直都非常强。

 只是历朝历代都在刻意削弱农民的战斗力,不遗余力的培养顺民。

 春秋时代,读书人都是佩剑行走四方,农民也不是温顺麻木的小绵羊。

 说弄死队伍中的害群之马,那肯定是弄死。

 早上知道去他家的道路,晚上就可以死了。

 并非“书联”粗暴,而是岳川讲的“地主故事”太恐怖了。

 农民如果不防范地主阶级,迟早要像故事中的农民一样,任地主宰割,世世代代被地主奴役,过着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牛多、吃得比猪差的日子。

 还要被地主阶层垄断书籍和知识,断绝农民的上升渠道。

 “书联”第二铁律:我辈读书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凡出仕者,必推行“官不出城、权不下乡”。

 这就是“姜国模式”的经验了。

 你不给我上升的渠道?

 我干脆不上升了,掀桌,咱们各玩各的。

 我就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我不上去,你也别下来,咱们井水不犯河水。

 当官是为了什么?

 捞钱啊!

 捞钱是为什么?

 回老家置办土地,当地主啊!

 官不出城,权不下乡,各乡村抛弃中间商,直接跟国君对接了,当官的还怎么捞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