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农业的“崛起”(第3页)

 “二十亩之田,若能以竹为架,以木为棚,发展立体农业,又凭空多得十亩,若能继续加高,又能凭空多得十亩。”

 琅琊百姓大都以种地为生。

 即便葛氏、云氏等大家族,也都是以耕读传家。

 对于农事,他们并不陌生。

 所以,岳川说的话,他们瞬间理解,而且理解得非常透彻。

 “人畜粪便肥田,这不是什么秘密,即便不读书也知道。可是为什么很少有人做?就是因为都想着把自己的二十亩薄田变成四十亩薄田,而不是把二十亩薄田变成二十亩肥田。”

 “这就是开拓和崛起的区别吗?刚开始还不觉得,现在却豁然开朗。”

 “在田地中棚架农田艰难,但是在前庭后院棚架很简单。”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嘘!《论语》中说,听圣人讲道,应该说‘我悟了’!”

 “哦哦!我悟了!我悟了!”

 越来越多的人异口同声说“我悟了”。

 岳川的心情一下子变得糟糕起来。

 不过,他还是专心致志讲述起立体农业、庭院种植、阳台菜园之类的技巧。

 包括土壤的构成,以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肥料的制作,包括堆肥、沤肥的区别。

 甚至给人们科普了无土栽培。

 作物生长离不开土壤。

 但是,作物生长需要的土壤其实比想象中更少。

 一个陶盆,里面装满土,就能种植瓜果蔬菜。

 类似的陶盆弄上几十个上百个,再摆到架子上,一亩地就能变成两亩地、三亩地,甚至五亩地。

 人们足不出户就能种菜、种瓜。

 这就是崛起与开拓的区别。

 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了岳川的话。

 原来,只需要抬起头看一看天空,就能摆脱蝼蚁,成为真正的人。

 “多谢圣人,我悟了!”

 “我也悟了!”

 岳川无语半晌,说道:“今天的课,就先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