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4章 仿铜瓷器
陶南从小在景德镇长大,一直在这里上学工作,在瓷器制作方面从小耳濡目染,可谓是见多识广了,他都说难,那难度应该真的不会小。
如果陶南觉得很容易,曾凡的兴趣就没那么大了,有难度才值得去挑战,能人所不能带来的快乐比千篇一律的重复多多了。
接下来的日子,曾凡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这批四羊方尊上,那批他参与的订制茶具,部分组件已经完成,茶杯绘图施釉就已经完成大半,茶壶精修完成后续难度也不大了,按部就班的制作花不了他多少时间。
曾凡制作出十个四羊方尊的粗坯等待阴干,需要含水量降至百分之四以下,有一定强度后才能开始精修器型,那就比较费工夫了。
等待的时间当然不能闲着,曾凡去附近的陶瓷大学的图书馆读了一天书,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
不过看的资料再多,也要自己能做出来才算数,曾凡回到工作室,开始配置需要的几种颜料。
对陶南来说,四羊方尊坯型精修是很大的挑战,但对曾凡来说只是时间多少而已,相反对陶南来说不太复杂的色彩问题,对曾凡却是很大的挑战,他在这方面的经验毕竟太少。
可以先用简单的东西做实验,曾凡又制作了一批造型简单的高仿铜箸、箭簇、铜钱等器具,用辅助方法快速阴干,精修后用小电窑进行色彩烧制实验,摸索规律。
现代瓷器用到的颜料种类纷杂,还有不同成分的配比变化,更难的是混合后的颜料真实色彩并不立刻呈现,需要烧制后才会出现,色彩效果也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受到窑内温度变化,颜料氧化还原反应的效果等诸多因素影响,非常难以控制。
同样配比的颜料,放到同一个窑内烧制,出窑后的效果就可能有很大差异,颜色单一的瓷器相对容易控制些,可是如果想要模仿博物馆那种青铜器锈迹斑斑的颜色,难度就实在太大了。
挑战高难度也需要循序渐进,曾凡先将单色效果逐一实现,黑色、铜绿色、暗红色、金黄色每样都配置多种不同颜料,搭配不同釉料,一起烧制看效果,然后再一点点调整。
实验颜料配比的同时,他也在铜箸、箭簇和铜钱等器物上雕出不同纹路,研究烧制后的变形情况,想办法确保四羊方尊最后的呈现效果。
这些别人多年时间才能积累出来的经验,恰恰是曾凡最欠缺的东西。
当然,他的学习效率比其他人高得多,很多颜料只要实验一次,就能完全明白其中原理,还能想到多种可能的情况,不需要反复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