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2章 补习学校(第2页)
“可以,那我明天早上过来?”曾凡点头答应,然后和高鹤告别,离开了这里。
走在补习学校所在这条小巷里,曾凡发现类似的招牌还不止一家,显然这方面的需求很大。
可能正是各个学校放学的时间段,不少背书包的学生在路边走过,出了这条街巷,又前行几百米,就到了涪江边,可以看到不远处高耸的仿古建筑越王楼。
曾凡来之前当然了解过这里的信息,绵阳建城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以前用过涪城、绵州等多个名字,李世民第八子越王李贞曾任绵州刺史,在任期间耗银五十万两督建越王楼,后来据说李白、杜甫、王勃诸多的文人墨客都曾到此登临赋诗。
可惜,没有留下黄鹤楼、滕王阁序那样的千古名篇,也导致越王楼名声不显,唐末毁于大火,后来元、明两次重修,清朝再次被毁,只余下遗址被称为越王台。
今天看到的越王楼刚刚建成一年多,据说设计团队参考唐代建筑,历史记载设计而成,当然不是原样翻建,楼高九十九米,内部十五层,高度已经远超当年规模,越王楼及其附近区域,有一系列仿古的亭台楼阁,还有广场、商场、停车场、园林等配套建筑,将成为集观光、旅游、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旅游中心。
沿着涪江边溜达一圈,时间不早了,曾凡并没有过江去参观,反正有了工作,以后在这里时间还多得很,不差一时半会的功夫。
高鹤的补习学校规模并不大,得益于他曾经绵中骨干教师的身份,尤其在暑假期间,并不缺生源。
出来开补习学校是为了挣钱,但是他很注重教学质量,全部采用十人以内的小班教学,因此比较缺优秀的老师。
曾凡第二天早上过去,讲了一节数学,一节物理,尽管没有教学经验,有感应能力辅助,针对十来个学生当然游刃有余,让听课的高鹤和其他两位辅导老师都很满意。
下课后就跟他签署了聘用合同,给他安排好了课程,每天上午四节课,两节数学,两节物理,主要教两个班二十个学生,方便他因材施教。
课程都在上午也是曾凡的要求,他下午还要做别的事,不想一整天泡在学校,对他来说这个工作只能算兼职。
来上补习课的有高考落榜生,也有刚升入高三的学生,水平当然也有高有低,曾凡的课程主要就是把课本知识要点重新讲一遍,中间穿插一些容易提高分数的题型,以提高学生高考分数为核心目的。
第一次当老师,尽管是补习老师,曾凡也想尽力做好,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对得起自己那份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