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6章 智明(第2页)
从简陋的办公室搬到宽敞明亮的写字楼,人员也从原先十几个一下子增加到上百人,从原先的小作坊变成了正规军,大家的心态也都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变化。
聪明人会及时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环境,这也是曾凡推出认知测评系统的主要目的,如果团队内部的人都做不到平衡心态,还怎么去帮助别人做测评呢!
好在他们一起的十几个人都能快速适应,没有让曾凡失望,尤其是吕瑶,那么高的认知分不是没有道理,公司能快速成立,完成融资谈判,再到进入正轨,她的功劳最大。
一家公司能不能发展壮大,技术和资金都不是最重要的,最不可或缺的是优秀的领军人物,吕瑶显然就是这样的人才。
每一个考入燕京师大的学生,都是千里挑一,吕瑶又是这所学校里面千里挑一的人才,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不可能被埋没掉。
曾凡发起的这个项目,给了她最好的发挥才能的舞台,迅速在同学之中脱颖而出。
为了确保对公司的控制权,成立燕师智明这个主体公司的同时,吕瑶发起成立了智明控股公司,由他们这些创始同学共同持股,再通过控股公司完成对燕师智明持股,确保第一股东的地位。
这样的架构也就确保了曾凡即便退出,主体公司的股份结构不会发生变动,大家利益捆绑到一起,可以共同进退。
其实保证公司稳定的最好办法,就是曾凡不要退出,哪怕他以后不参与公司运营,只要保持大股东地位,也有利于公司发展,这也是吕瑶一直在考虑的事情。“瑶瑶,我们晚上吃什么?”姜红袖打断了吕瑶的沉思。
她们正在回公司的车上,下午去市公安局谈了一个价值几百万的合同,是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一笔。
本来曾凡率先开发的是学生、教师的认知测评系统,不过实际推销起来发现效果不理想,单个学校也不可能收取太高费用,大多数学校为学生测评的意愿不是很高,也可能是对他们的系统不太信任,反倒是公安部门主动联系他们,想要为他们专门开发一套内部使用的测评系统,全市公安系统几万人,平均下来几百万的合同也就不算多了。
“楼下新开了一家川味菜馆,我想去尝尝!”吕瑶是四川泸州人,偏爱麻辣口味。
她和姜红袖在班里关系最好,拿到奖金后在外面合租了套房子,从宿舍里搬到外面住,上下班更方便。
姜红袖是湖南人,同样无辣不欢,对吕瑶的提议当然没意见。
两个人回到公司,大部分人都已经下班离开了,只有曾凡还像往常一样在加班,别人都已经习惯了他的风格,连一直陪他加班的李海涛都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