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9章 方运的算计

第1389章 1389.方运的算计


 1389、方运的算计


 割辫剃发,移风易俗。


 整个过程当中,那些既得利益阶层,那些膝盖已经彻底软化,那些对手中权力依旧想要死死抓在手中的。


 方运可不会手软,这可是近乎两亿人口他更不可能一个个劝导过去,看不清形式者,也只能被历史潮流淹没在滚滚车轮之中。


 这些人,倒也不会就直接抹杀了事,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哪怕是垃圾,放到合适之处,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些人,方运在剥夺了他们财产之后,大部分都直接打包松到了乾隆手中,还别说,效果还不是一般的好。


 这些人的消失,让原本心中还想着观察一下的观众一下认清了形式,都知道改朝换代依然彻底成型,倘若不想跟着大清一起被扫入垃圾堆,就必须老老实实听从安排。


 这群人仗着自己是所谓的‘读书人’,在投降之余,心中依旧想着或许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依旧会被启用,重新回到他原本该有的阶层。


 可惜,方运可不会惯着他们。


 在方运眼中,这些人不过是腐儒也,败犬罢了。


 膝盖已经习惯了跪拜,哪怕文化水平再高又如何?


 心中已经完全失去了‘傲骨’,还谈何‘儒家’?


 看这帮人最不惯着的,往往就是方运带来的儒家学子们,感觉这些人当真是给他们丢脸了,也是他们彻底败坏了儒家本来的面貌,倘若可以,他们一点也不介意拿这群人开刀。


 大清的教育体系如何,是个人都知晓。鲁迅口中的孔乙己就是一个妥妥的案例。


 与其去改造这群人,还不如从那些不识字的百姓身上挖掘人才,这也是方运内心的方针政策也。


 要赡养两亿人口,本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但这些在方运眼中还真算不得什么。


 也是乾隆所谓的盛世不过如此,或许百姓还可以吃饱,但也不过是红薯日日,饥瘦不已。


 粮食的大规模引入,一下从原本的年年红薯,直接跨越到白米饭阶层,百姓内心的欢喜可想而知,这在此前,哪怕是地主阶级也十分难得之时。


 解决了吃饭问题,接下来任何事情就容易多了。


 方运自然也不会去搞什么直接赠予,如此反而会将百姓的惰性调动出来,这个时候将他们劳动力最大限度的利用起来,反而能在未来解决更多艰难。


 就好似刘浩概念之中的大建设,从最开始的疏通河道,贯通农业,再到修桥铺路,链接四方,等墨家、工家人员大规模进入,等他们将各地勘察确定之后,这才开启了真正的大工程。


 比如水库之流,比如发电站之类,又比如火车铁路等等等等。


 实际上这里头真正发挥最大作用的,还是方运携带而来的这个批次。


 不要以为儒道至圣这些修士引入了龙国现代化知识,就会生搬硬造,不存在的,他们更多的还是借鉴。


 就好比拖拉机,哪怕方运建立的大周国度周边并不缺石油资源,他们依旧习惯了历史文气作为‘燃料’。


 或许如此并不利于彻底推广,但何尝不是一种督促所有人都踏入修行的模式?


 这样的‘机械’,入门操控那个条件也同样很低,哪怕是刚刚孕育文气的蒙童,也能操控一整日,而且更加的如使手臂,指哪打哪,甚至于很多还能远程操控。


 只能说二者之间各有千秋,他们接受了现代知识,但也完全不是生搬硬造,发展出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特色。


 也难怪刘浩看到了都要惊讶了。


 换做是他来‘规划’,还真不定能够将高出这样的文明发展道路来。


 他对这种模式同样十分认可,因为只要文气存在一日,这样的‘机械构造’就永远不会消失。


 再者说了,哪怕未来出现真正的意外,文气道路走到了尽头又如何?


 那些原本该学习的知识又不会忘记,给他们时间,同样可以发展出适合自己的物件来。


 龙国机械化大规模制造的产物,或许在刘浩看来规模更大,产量也必然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