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南府(第2页)

 “本来说好的,也只是帮我一阵儿忙,不想一走这么多年,是耽误他成家了。”

 “嘿!三郎都不急,他倒急上了!啧!唉……也够他们回家翻新房子,娶个妻,重新过活了。这么些年过去了,也该回去了。”

 祝缨道:“这是你的意思呢?还是他们的意思?”

 甘泽道:“就这样吧。”

 “项安,去把老曹请过来。”

 项安将曹家三口请了过来,甘泽别过脸去。祝缨很客气地问他们的意见。曹昌还是不怎么说话,老曹道:“大人,他大了。”

 甘泽道:“人长大了,怎么就没个可靠的主意?”

 祝缨制止了他,道:“但我得限期赴任了,他一时半会儿也离不开,咱们得把事情定下来。”

 老曹想了一下,觉得这几年曹昌挣的钱也不算少了,够娶房好妻了。成亲,得回自己家,不能在祝家了。

 甘泽道:“那就这么着,先到我家去,我爹娘也在,好好把他收拾个样子出来也好帮你们相看媳妇。三郎这里呢,你们把钥匙都交出来。趁现在家里也有人,他们再找人看门。”

 曹家一家三口本是没主意的人,甘泽给他们弄了来,他们就来。现在自家有生活要过,便也默默地同意了。

 祝缨无奈地道:“也只得如此了。”

 甘泽道:“三郎,我……”

 祝缨摆一摆手,曹家一家三口讪讪地:“大人。”

 祝缨道:“我耽误了小曹这几年,也是过意不去的。你们办喜事的时候我恐怕是赶不上啦,这两天我还在这里,你们慢慢收拾家什。项安,告诉大姐一声,备一份礼物。”又问曹家现在回乡去住会不会被排挤之类。

 甘泽道:“有我呢。”

 曹家一家都是好人,但是人家有自己的生活。

 祝缨道:“你就别再说他们啦。”

 甘泽道:“我家那个小子要是再大些,我都想送给你使唤呢。”

 “别说气话。”

 曹家一家三口全是实在人,祝缨将这些年给他们置办的衣物等连同新铺盖之类都让他们带走,又将平日家里的那头做脚力的驴也送给了他们。也没什么好交割的,祝宅的东西都放在这里,一眼看得见。

 曹姨母将钥匙交到花姐手里的时候,眼睛也湿润了:“大人,我们没脸见您。”

 花姐道:“这是什么话?又不是卖给咱们家的。”她也拿了一份份子钱给曹家人。张仙姑、祝大也都有些馈赠,侯五、小吴、顾同等人也都拿了份子给曹昌,都说喜酒是吃不上了。

 娶妻延嗣是一件大事,此时顾同才彻底弄明白,曹昌不是他老师家养的奴婢,是个雇来的。他看向杜大姐,心道:要这个也是雇来的,我老师岂不是没人侍奉起居了?打定主意,一回到南府就回家从自家再薅几个仆人过来。

 当天晚上,曹家一家三口还住在祝宅,内心十分的复杂。祝缨依旧好吃好睡,其他人都有了一点离别之情。曹昌沉默寡言,也不搬弄是非,也不与人口角争强好胜,做活从不叫苦,连侯五都只能说他一句:“三棍子的打不出一个屁来。”别的就再也没有不好的话了。

 第二天起来,依旧是一处吃饭,也还是买了他们三口的早点。祝缨要去上朝,曹姨母带着儿子过来道别,让儿子给祝缨磕头。

 祝缨道:“日子过得可真快。我都疏忽了你还没有成亲的事,好在没有耽误你太久。起来吧,一路小心,我就不送了。”

 曹昌想去马厩收拾马,侯五已经将马收拾好了,他只好讪讪地退到一边,看着祝缨带着项乐走了。

 曹昌这一走,祝缨身边的人就更少了。老吴送小吴回来,祝缨只笑笑,说:“他就是见的还太少,以后就会好了。”

 小吴不敢在亲爹面前再装大人了,老老实实站在老吴的身后,发现亲爹这回跟祝缨说话也有点抖。心道:你也差不多嘛……

 老吴的老脸还是有用的,小吴又留了下来,这回老实了。小吴的表弟丁贵和老牛的儿子牛金都年轻,力气也好、模样也还周正,都识字,牛金跟他爹学了不少本事,粗通律法。另一个小柳会养马。

 他们之外,另有老黄带了自己的孩子过来。老黄年纪已长,带的不是儿子,是孙子。孩子十五岁了,在京城再没个好营生就只好在街上鬼混帮闲了。老黄本来没这个想法的,不意小吴一阵上蹿下跳,老黄听了之后便舍了老脸,将孙子送了来。

 祝缨道:“当年咱们除夕夜一同当值,还是你教了我好些事儿呢。”

 老黄忙说:“不敢不敢,大人这般聪明一个人,没人多嘴自家也能看明白的。”推了小黄上前磕头。

 祝缨道:“南下可不是轻省的差事。路途或生病,或有旁的意外,到了之外也还有凶险,真想好了?”

 老黄道:“想好了!生死疾病,皆是天命,总不

能是大人故意害他的。咱们大理寺上下,谁不知道大人的为人?”

 小黄大概也是听着祝缨的事迹长大的,也不迟疑,到了祝缨面前一跪,祝缨道:“好吧。”

 自此,祝缨身边仆人走了一个曹昌,却又补了丁贵、牛金、小柳、小黄四个,出去也很有排面了。他们四个并不介意做仆人或者补吏职,似牛金、小黄这样,能有吏职反而是开心的。四个人差不多的大小,祝缨便将他们交给侯五管着。

 侯五旋即升格成了一个男仆的头领,笑道:“不想在大人这里,我倒成了个伍长。”

 “那你就好好教他们。”

 “是。”

 ————————

 祝缨攒完了男仆,去找父母商议。

 张仙姑和祝大正与花姐在西楼围着桌子算账,这些日子不断有人来送礼祝她高升。用器都收着了,钱要如何用,他们还没拿定主意。

 花姐看着钱又不想带到南府,问他们要不要趁大家都在京城再买一点土地?官员不能在任职的地方置产业,但是在京城可以。以后祝缨如果不做官了,也有份家产。

 张仙姑和祝大都乐意。花姐又给他们讲,现在祝缨五品了,有更多的田可以免赋,张仙姑道:“能买多少买少。”祝大说:“要点儿好地!”

 祝缨倚着门框,看他们说得热闹,花姐发现了她,说:“怎么不进来?”

 祝缨道:“看你们说得热闹,这么喜欢置地,那——要不你们留在京城慢慢弄?这回我先自己回去?”

 张仙姑跳了起来,将身后的椅子带倒了:“什么?你要自己走啊?出什么事儿了?”

 祝缨道:“快,方便。曹昌一家子又走了,这里屋子没人住就朽坏了。咱们几年没回来了,田也是交给温大郎他们家打理,多大的人情呢?”

 张仙姑道:“我们也不会弄这些个。”

 祝大有点意动,但是仍然问:“你自己要去干什么?”

 “干活,还是干原来那些个。等我换个更好点儿的地方,再接你们过去,成不?”南方实在是潮湿,几年过去了,父母年纪都大了,再跑三千里,祝缨也不忍。

 张仙姑和祝大都摇头:“不行,没我们照应着,你怎么弄?是吧?花儿姐?”

 花姐也犹豫了,祝缨的情况使得她的身边没个自家人就不能令人放心。要不父母跟着走,要不就是花姐跟着,花姐如果跟着祝缨,老两口在京城就没人照顾。

 张仙姑是说什么也不肯离开女儿的,她对祝大道:“要留你留,我跟着老三走。”

 祝大道:“那我也走,这房子?唉,再没比老曹家更好的人看屋啦。”

 张仙姑瞪着祝缨:“说好了,我们得跟着!我一辈子落着什么了?不就落下个你吗?你不在眼前,我就是要死了。”当了十年老封君,她开始不好意思坐在地上拍巴掌,意思却很明白。

 花姐道:“我在哪儿都能给人看病。不过我瞧着,南府那儿郎中更少,我还想教几个徒弟呢。你都有顾同赵苏他们了,江娘子也有翠香。我光一个人干,能看多少病人?不过房子实在是为难。”

 祝缨道:“没了张屠户,还能吃了连毛猪?也不用托人,就叫赵苏时常过来看看吧。”

 张仙姑道:“他不是在国子监那儿有房子了?”

 “赁的!”祝缨简单地说,“他还往我这儿来看书呢,家里的狗都不冲他汪汪,来得日子必不少。他又是个机灵人,不碍的。回来将门锁换一遍,我再托人不时巡一巡附近。”

 张仙姑扶好椅子坐下了:“那行,你不许自己跑了。”

 祝缨道:“不会的。”

 女仆仍是没有着落,京城就算是女仆,也不想跑到三千里外的,除非自己买奴婢。眼下又不太凑手。

 张仙姑道:“有杜大姐帮忙,还有什么?不用啦!等到了南府,再雇个洗衣烧火的丫头就成啦,还比京城便宜呢。”

 祝缨即便做了地方官,家里收入多了一些,往京城送礼的开销也不少,结余总是不多,张仙姑与花姐仍是节俭持家。

 祝缨道:“好吧,那就早点儿回去。”

 她说了要早点儿,手上的事儿也就加紧了。她又与请吏部的熟人吃了几回饭,向上跟王云鹤要人、向下找吏部走门路,仪阳知府、思城县令的告身都拿到了手,吏部同意将两封告身稍晚一点再发,派人与她一道南下,同时宣读任命。

 祝缨又以新任的南府知府的名义,就在京城写了个公文加了知府的印,当面交到了吏部。福禄县的县令现在没有合适的人,暂将莫主簿升做了县丞。

 跑到户部借看户籍田亩图册。

 再拖着冷云回到大理寺,借调了本州的案卷。冷云在一边喝茶,与窦大理聊天,祝缨就去翻档。窦大理一面羡慕冷云,一面又觉得此人真是纨绔习性不改。

 此后数日,祝缨就拖着冷云到处跑,到兵部将本州的关隘、哨卡、兵营,军士数目、来历、各级军官的名单、履历等都借了看了一下。之前到福禄县的时候她没有很留这个,如今吸取教训,也都记了一遍。

 兵部见她只是泛泛观之,也没有要兵甲器械的数目之类,她又是南府的知府,还拖了个冷

云,便给她看了一些账目的数字。

 冷云每天都要早起,十分难受,终于熬到了休沐日,一头扎进了爱妾的怀里,道:“我可太难了!”

 祝缨休沐日又带着赵苏去岳府取了批阅过的手札,先给赵苏自己看一遍,再将手札收回带好,最后将宅子交给赵苏来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