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年前准备(三)(第2页)

 大宗的钱没花,小宗的钱却如水一样流出去了。

 阮曼觉得,哪怕不设立一个新衙门,只是等过一两年,百姓们习惯了阮姐的统治,必然就舍得花钱了,就算不舍得,也会把存着的钱拿出来置办房产。

 说起来,反而是农人最舍得花钱,他们靠种地为生,也不怎么奢望能在县城买一套房,钱拿了就买种子买农药,甚至都舍得买肉了,反正不知道阮姐能待多久,他们靠的还是土地。

 自然,阮姐不是不许人存钱,只是不许人根本不花钱。

 阮曼花了很长时间写了计划表,写了十几页纸。

 誊写完毕后就交给了马二。

 拿到一叠厚厚的计划表时,阮响还有些吃惊,这个厚度确实超过她的预想了,但细细看完后,发现其中竟然没有拍马屁和废话,写得十分简洁明了。

 “他们在交易钱?”阮响看完阮曼的调查,她其实已经推算出了原因,无非是有人在联手垄断某样必需品,使得百姓的钱流向了一个方向。

 不过没想到“钱”也成了货物。

 百姓们怕钱以后没用了,就将“钱”低价换给了生意人。

 比如五块的布,他们会给八块钱,生意人白赚三块,且还能逃税。

 这其中有百姓对钱的不信任,也有小贩们的哄骗。

 百姓则认为这五块钱的布其实值十块,她走了以后,他们就能把这布换成铜板,自己白赚了两块的差价。

 所以攒钱的并非百姓,而是那些生意人。

 他们攒着钱,无非就是等着到了合适的时候去扑买,完成从小贩到富商的二级跳。

 商人的赌性之大,哪怕他们还只是小贩,就已经敢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了。

 “可见这利不能让啊。”阮响笑着问,“给我来这一手,怎么只有她发现了?你们都没发现?”

 毕竟那么多人在工厂里上班,都应该知道布匹的底价。

 她也规定了小贩们的售价,小吏会监督,百姓可以举报。

 结果给她来了两样售价。

 严格说来,钱其实还在她手里,毕竟这些小贩最后还是要用这些钱买货物,只不过损害的是百姓的利益,而不是她的。

 这是朝廷那边的大商人擅长的东西,垄断,哄骗,大商人们连城一条线,掐断小商的路,实现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