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乡村变化(二) (第2页)

 更何况自从来了农先生,他们堆出来的肥可比以前好得多!不仅好,分量也大,麦子长得格外好。

 有了农药以后,虫子也少了许多,虽然总有那么一两种虫子杀不死,但收拾起来也比以前容易。

 甚至有些人家还专门用两亩地种菜,平时有收菜的护卫会来,将菜带去县城卖。

 种地不仅稳定,也能有不错的收入,去工厂的男人在他们看来,都是没地的可怜人,连自己的地都没有,不去工厂就没有活路了。

 他们这些有地的——虽然这些地名义上都属于女大王,他们一死,人头田就要收回去,但这不是还没死吗?虽然不能传下去,但子孙后代一旦成丁,也能分到地,就不怕子孙饿死了。

 聪明的村民在认过字后,很快发现了这种做法的好处。

 家里的孩子,无论男女,尽可以留下,女儿也能分地,只要长大了就能养活她自己,家庭对孩子的付出没有以前那样大,不至于因为一口吃的就要将孩子溺死。

 毕竟他们这儿不仅溺女成风,在前头已经有几个儿子的情况下,生了小儿子一样要溺死。

 难道农人不知道孩子养大了都能成为劳动力吗?不是不知道,而是在孩子们成为劳动力以前,他们养不起。

 况且,他们如今人人都能分地,那无论嫁娶都比以前容易许多。

 外村的女人嫁过来就能分地——哪怕离婚了,这地也是她的,除非她退还给女大王,还能拿到一笔补偿金。

 虽然不多,但在村民们眼里,这就是白得的。

 唯一的问题是,土地不能私下买卖,并且都有定量,多一亩少一亩都不行。

 但以前土地能买卖的时候,他们可从不会多,只会少。

 女儿出嫁?女儿出什么嫁!招赘,统统招赘!

 农人并不蠢,相反,他们很快就能从规矩中找到自己能受益的部分。

 在儿子不愁找媳妇的时候,女儿嫁出去做什么?只要招个女婿来,家里的地又能多二十亩。

 外头可不缺找不到媳妇的男人,别说让他们入赘,就是让他们当牛做马,为了能有个媳妇,那也是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