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商界巨变(二)(第2页)

一旁的伙计连忙说:“不是咱们不扑买!实在是那些阮地商人欺负人!一瓶果酒都敢喊上五十!这还能挣什么钱?成本都这么高了,还有航运的钱,回来的税,月姐,这实在不是咱们的过错啊!”

“你有你的道理,我给你开这么高的报酬,不是听你来跟我诉苦的。”月娘冷着一张脸,“别个做生意的给伙计开多少?我给你开多少?”

伙计低着头,踌躇了半晌说不出话来,因着知道自己这位东家确实大方,没几个能同她一样开这个价。

月娘有些头疼。

她自立门户才半年,别说挣钱了,棺材本都快亏进去了。

原本以为生意好做,但她这么想,其他人也这么想。

以前这码头做生意的东家都是汉人,如今却是什么人都有了!

什么党项人、回鹘人、契丹人都有,连鞑靼都来掺一脚!

也不知道那些鞑靼是怎么把皮毛运过来的,这些皮毛在阮地太贵,阮地的布又便宜,百姓们不肯花大价钱去买,鞑靼们就凑钱雇一艘商船,运去辽国和倭国。

月娘绞尽脑汁都不明白鞑靼们究竟怎么想的,从他们老家去辽国可比绕这些路容易得多,而倭国——倭国的天气,需要这么厚实的皮毛吗?还是拿来做毯子?反正鞑靼们来了就没准备走,不仅自己来,还把老乡也弄来。总之,如今的青州码头鱼龙混杂,大多数商人什么都卖,甚至直接在码头上把别人的货收了,再出海去卖。

但要说如今什么最值钱,那还要数酒和茶,镜子和玻璃的风潮已经过去了,虽然还是能卖出去,不过价钱较之前相比被大大腰斩,煤油灯也好卖,不过官府不肯给太多出来,紧要供应着阮地民间,担心商人把价钱抬太高。

至于电灯电线就别想了,这都不是阮地官府愿意愿不愿意卖了,而是卖出去了,发电怎么办?难道商人们还要帮忙建一个火力水力发电站?有这本事他们早发了。

“月嬢嬢。”梧桐提着一袋粽子过来,她看伙计离开后才凑过来,从纸袋里拿出一个粽子递给月娘,她们都吃不惯青州码头卖的饭团,冷的饭团怎么跟热腾腾的粽子比?何况饭团都是劳力在吃,齁咸就算了,馅还少。

月娘叹气道:“你要是长成了就好了!月嬢嬢在这边的生意便交给你来打理!”

梧桐连忙打包票:“我一定好好上学!等大了来给嬢嬢做事!”

“你还要读许多年呢……”月娘伸手摸了摸梧桐的头发,“哎,还是得再招些人,里头有一个靠谱的就算是我赚了。”

恰在此时,三狗做贼一样悄悄靠了过来,还装作一副自己什么都没听见,只是突然路过的样子,他长得还算端正,只是个子有些矮,不昂首挺胸的话就是一脸贼像,他突然大声的自言自语:“要说如今什么最好卖,自然是酒和茶,好瓷器也一样,不过要我说,真正能挣大钱的还是些小东西,如牙粉眉笔胰子这样的,别看价钱都不高,但卖的多呀,难道辽国倭国都是达官贵族,没有小富之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