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航海路上(十五)(第2页)

向玉在不远处看着他们,又看向自己手中的本子。

这个部落没有自己的名字,他们称呼自己为蛇神部落,不过这座岛上崇拜蛇神的部落不少,几乎都这么自称,男女老少加在一起总共不到一百人,孩子只有八个,其中六个严重营养不良,只有两个勉强算是健康。

年轻男女也没好到哪儿去,壮年女性,十五到三十的只有二十二个,里面大半都多次生育,身体底子格外的差,而壮年男性十八个,每个都有旧伤,还有两个骨折之后恢复的不好,骨头错位,走路都会感觉疼痛。

与其说是男女老少,不如说是老弱病残。

这样的部落能坚持到今天,已经算是奇迹了。

在这样的物资匮乏的岛上,靠这么点人维持生存是件非常困难的事。

向玉转头看向站在自己身边的民俗学者,她好奇道:“李老师,为何他们仅靠这么点人,仍旧能活到现在?这座岛的资源不像能养活他们。”

不是住在海边就能靠赶海活着,否则青州当年也不会那么依赖商业,以至于阮军还没过去,当地官府和大官人们就已经做好了立刻投降的准备。青州的环境可比这座原始的岛更好,起码青州附近是有耕地的,百姓的村庄群落之间也有往来,提炼海盐的技术也比这个靠天然盐湖的部落更强,但青州人仍旧不可能靠赶海打渔养活自己。

打渔的风险很大,而收获很小,出海后小船随时可能被大浪打翻,而没有足够的盐,鱼获就不能保存下来,就算保存下来了,只吃咸鱼也活不下去。

渔民们就必须和农民交易,海边不缺鱼,于是农民随时可以坐地涨价,十几斤鱼换一斤粮很常见,人总是要主食的。

可这个部落没有种植,他们的人口也不够支撑他们既赶海又种地。

向玉说:“我看过她们搜集的根茎,大部分是芋头,虽然和我们的芋头看着似乎有不同,但切开后都是相似的。”

野生芋头,小的有些可怜。

李老师想了想,他小声说:“你以为他们不会交易,但……有时候也不必交易。”

向玉恍然:“抢劫?”

李老师:“他们猎手身上的伤,许多都是锐器造成的,我看不出来是石器还是青铜器,不过我认为,如果这里有青铜器,那么这个部落大概率也会拥有一两件,他们自己就算不会造,那也可以抢,所以他们大概常常和内陆人爆发冲突,可看他们的生存方式,唯一爆发冲突的途径,就是他们主动去接触内陆人。”

至于怎么接触的,向玉和李老师都很清楚。

不过他们都对这个部落的形式没有什么抵触,自然了,对汉人来说,这种掠夺是不符合道德的,宋人王庭这些年就是被儒生忽悠瘸了——所谓王道,自然是避免冲突,以礼仪道德服人,这是三代遗留至今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