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以后听苒苒的话(第2页)
而乔家人本可以离开他们清水村,住到大将军或是陌公子安排的城里府宅或是郊外的大庄子里,过那清闲舒服的好日子,可是乔家人却愿意留下来,跟大家一起开荒种地,一起建设家园,也帮大家带来了这么多的福利。
这一切,老村长都门儿清,他也下决心要让所有村里人都清楚,他们受了乔家人多大的恩惠。
大将军一家三口吃完午饭,又坐着聊了一会就回去了。
他要赶紧回去写信,让人快马加鞭送往青州,告诉爹娘这个好消息,让爹娘回京城来见见他们朝思暮想、牵肠挂肚的闺女。
他没在信中写姐姐已经有了三个孩子的事情,这个要留做彩蛋,给爹娘一个大惊喜。
且不说远在青州的郑老将军老两口收到快信时有多激动,多么迫切地要回到京城看看丢失了三十多年的闺女。
老将军也决定让老妻先回京城认闺女,他则留下来,给皇上写奏折请辞,告老回京,以后就守着老妻和闺女,不再与闺女分离了。
乔苒丝毫不知道自己姥姥、姥爷有多么迫切地想回京。
那天晚上,老村长就组织村里人开了个会,将大将军为村里人做的事都告诉了大家,并且强调这些帮助都是乔家人给大家带来的,一再敲打村里人不能忘了乔家人的恩情。
第二天一早,那些要报名进学堂的孩子们,都由父母领着,带来了五百文银子的束修,不过大家还将家里分得的一些米、面、肉、菜等也带了来。
孙先生不收那么多束修,他们也不是不懂感恩的,因此就拿了别的东西来表示感谢。
交完束修,家长们都回去了,他们还要进山谷干活,临走时一再叮嘱自家孩子要认真听课,不可调皮捣蛋。
木匠铺子里定做的桌椅还未完工交货,孩子们都从自家帐篷里拿了个木头墩子过来当坐凳,乔家人也搬了个最大最舒服的铺了厚厚的羊皮垫子的木墩子给孙先生坐着讲课。
至于书本,这个时代的书都十分昂贵,这时代还没有发明印刷术,一般的贫穷学子都想办法借别人的书来自己抄写。
书铺里卖的那些抄写的四书五经也不便宜,按照纸张的质量、抄写的字迹等,分成几个档次,价钱从几十文一本到几两银子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