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狸猫换银子

第448章 都拆了(第2页)


 他说着掰起了手指,“从早年的枪炮,到后来的轻型车零部件,这些都是当年为了备战搞出来的,后来转向民用,又接受过自行车、缝纫机这样的任务。


 到了现在,也基本上以各种机械零部件、尤其是车船零部件为主,但也有一些小型农机、拖拉机、小型机床之类的任务。


 反正是上级让我们生产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虽然还有一些富余产能,可也不知道用到哪里。”


 顿了一下,他轻轻叹了口气,“我恢复工作这一年多,一直忙着整理厂务,也没时间思考这方面的事。直到这一次,公安过来找我调查你的情况,就让我想到你父亲。


 当年他经常跟我谈厂里的发展时,反复说过一句话,那就是一个机械厂,一定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否则的话,就永远只能做上级的‘杂工’,还是什么时候想起来,才什么时候用的‘预备军’。”


 听到这话,陈凡首先就想到五菱,当年的柳机厂几乎就是上级需要什么,他们就造什么,转型还转得挺丝滑。


 人家最早是造飞机的,后来造发动机,也造过油锯、红河牌拖拉机、广西牌汽车、柳江牌汽车、127大马力操舟机。


 陈凡小游艇上装的就是这个操舟机,还挺好用。


 后来柳机还先后分出动力机械厂、机床厂、磁电机厂、汽车配件厂……


 产品种类比云湖机械厂还多。


 不过人家五菱也没像云湖机械厂这样做得这么杂。


 然后他又想起了自己当年大学毕业时实习过的那家国企单位。


 和云湖机械厂不同,那家有编号的工厂从设立之初起,就定位为专门生产短波电台的企业,可是上级给的任务量不足,他们就想办法自己生产收音机,甚至是电视机,到了新世纪,为了摆脱亏损,还毅然去造手机。


 也是一言难尽呐。


 好吧,这都属于通讯类的,倒是没偏离主线。


 只是话说回来,这种情况在如今各个大厂里面,确实不少见。


 反倒是像杨厂长和陈父那样,意识到一家工厂需要有拳头核心产品的人,才是凤毛麟角。


 陈凡看着他,脸色有些犹疑,“您不会让我来定这个拳头产品吧?”


 杨厂长听到这话,不禁哑然失笑,“这么大的事,自然不会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他对着陈凡笑道,“你就把自己当成我做前期调研的一个对象。”


 听到这话,陈凡才松了口气,“那还差不多,我还以为……”


 说到一半便停下,他打了个哈哈,笑道,“这么大的事,我得好好考虑一下,过几天再答复您。”


 杨厂长笑着点头,“行,反正这事不急于一时,你慢慢想,想好再跟我说。”


 这小子好像比他父亲还聪明,至少把他父亲扔去卢家湾,都不一定能做出现在这番成绩,所以他还挺想听听陈凡的想法。


 他刚准备离开,又听见陈凡说道,“杨伯伯,有个事我想确认一下。”


 杨厂长看着他,“你说。”


 陈凡压低声音问道,“是不是您想做什么,上级都会同意?”


 还是那句话,如今的工厂要接受上级任务安排的,不能说你想造汽车,你就能造汽车……


 好吧,好像还真可以。


 因为要到89年,我国才会出台《全国汽车、民用改装车和摩托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管理暂行规定》。


 这玩意儿有什么用呢?


 就是只有在这个目录之内的工厂企业生产的汽车,公安才会接受产品检验、核发牌照。


 除此之外的一切企业,所生产的汽车都不具备上路资格!


 为啥吉利刚起步的时候只能造老头儿乐,就因为他们不在这本目录之内,人家根本就不给发车牌。


 所以现在这个时间点,只要你有本事,想怎么造车就怎么造车,想造什么车就造什么车。


 关键就在于上级给不给你批原材料!


 连原材料都没有,想造辆自行车都不行,给原材料,造卡车都没问题。


 这就是陈凡为什么会问杨厂长这个问题的原因。


 别到时候你自己选好了,结果上级不同意,那又有什么用?!


 杨厂长听到他的话,先是满意地点点头,随即笑道,“这个问题你就不用操心了,关键是帮忙给厂里想个好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