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自主研发(第3页)
嗯,80年代的时候,不少拿出过新产品的单位,就是这么被搞垮的。
陈凡,“对啊,您总不会以为卢家湾的鸡,都是靠吃粮食饲料长大的吧!”
他现在正跟所有人解释孵化机是个什么东西,“人工孵化技术,从两千年前就有了,但一直以来,效率不高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不管用哪种孵化技术,一个人同时最多只能孵化几百只小鸡,差不多就到了顶。
陈凡,“也不算久。以前是在杂志上连载,这本我打算写完了再出书。而且除了写这本书,在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也没断过,东一鳞西一爪的,总是还有的嘛。”
除此之外,陈凡的那个国外亲戚,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因素。
杨康年顿时来了兴趣,“快给我说说。”
赵主席不解地看着他,“为什么”
只不过……
杨康年听到陈凡说要明后年才能发表,不禁有些失望,“这次怎么这么久啊”
陈凡笑了笑,解释道,“我要研发的,是可以同时孵化几千枚禽苗的活禽孵化机。”
杨康年仰头哈哈大笑,随后拍拍腿站起来,“走吧,我带你去找老薛,白送他一份功劳。”
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写可以赚大钱的《龙骑士传说》,一个多月下来,第二部已经完本,第三部也开了个头。
因为这段时间讲究的是“一切以生产为中心”,各方面资源都要向生产单位倾斜。
所以啊,即便是粮食产量不高的地方,只要能养蚯蚓、种野菜,就可以尝试养鸡。而且除了蚯蚓之外,农业大学里面还有养虫的方法,畜牧局可以将这些养殖方法整合起来,一方面用孵化机提高种苗供应、另一方面为农户提供混合饲料的制作培训,其中就包括养殖蚯蚓、虫子等方法。
如果能解决种苗稀少的问题,再加上现在对农村家庭养殖没有限制、另外还有集体养殖模式,那么很多地方就可以开启养殖副业。
如此一来,可信度自然非常高。
要么担任书记,主管行政,以后走的是政途。要么当好厂长,主抓生产,以后往国企领导这个方向发展。
听到这话,杨康年不禁眼放精光,“孵化机同时孵化几千枚蛋”
杨康年坐在另一边沙发上,好奇地看着他,扔了一支烟过去,“那你没干点别的”
杨康年长叹一声,没好气地说道,“谁让你写得慢的你以前写的那些都看完了,也不说再写两本出来。”
他们早就听说,陈顾问的舅舅是美国的大人物,说不定他刚才讲的那番话,就是从他舅舅那里听来的。
在农机领域,买回来拆,几乎已经成了国内的共识。
抽完这支烟,聊了一阵子之后,陈凡终于说起了正事。
否则的话,还不等交流合作,就先把官司打起来,岂不是可笑”
薛副厂长此时早已激动得满脸通红。
而早在1918年,西方国家就发明了大型孵化机,然后又在1927年、出现了第一台出雏机。
因为风向转变基本成了定局,无非是要怎么变、什么时候变而已,这一点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用不着陈凡多费口舌。
万一这种情况真的发生,那么我们国家在知识产权这方面,一定会与国际接轨。
这本还没起名字的现实主义题材小说,一天写个几百字就够了。
陈凡轻轻点头,笑道,“其实自己研发也不难,机械厂有工业基础,若是希望快速出成绩,可以邀请农业大学、江南大学、江南理工大学一并加入进来,有了他们的人才支持,加上机械厂的先天条件,我相信,这个孵化机,一定很快就能研制成功。”
等他说完,杨康年转头看向薛副厂长,笑道,“老薛,这个任务是你们的,最终决定,还是让你来定吧。”
薛副厂长斟酌了几秒,左右看了看,最终拍拍桌子,“那就自主研发。”
顿了一下,他忽然呵呵笑道,“说不定咱们还能参加广交会,出口赚外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