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狸猫换银子

第348章 得阳光一点(第2页)

 

这么看来,卢家湾的收入状况虽然比不上城里的工人家庭,却也没有差太多,甚至在粮食方面还要稍微强一些。

 

陈凡转头看着他,“留足集体的部分?”

 

安全点了点头,说道,“提留叫村级提留,五统就叫公社统筹。包括教育附加费、计划生育费、民兵训练费、民政优抚费、民办交通费(乡村道路建设费)这五项。”

 

陈凡脑子转得飞快,“总收入23万两千斤,要交23030斤的公粮,还有45500斤的购粮,总共就还能剩16万3千多斤。咱们6队340多人,打平均一個人能分480斤的粮食?”

 

每一个项目,都有专门的去向,至于具体明细,那就只有公社领导才知道。

 

“亩产900斤?”

 

就在陈凡默默思索的时候,旁边的安全笑着说道,“差不多是这样,不过还有一个没有扣除。”

 

安全继续说道,“公积金是公共积累资金,主要用于生产大队集体资产的维修和整治,比如大队部的办公场所维护,还有养殖场的投资,都是动用了公积金。

 

陈凡心念微转,便得出答案,“所以试验田得了63000斤稻谷。”

 

直到后来禾苗挂穗,谷子颗粒饱满,大家才打消了疑虑。

 

对,这年头也有计划生育,而且是从1971年就开始推行,只不过写入宪法是在82年。

 

所以今年在卢家湾推行种植的时候,大家心里才会有那么多的不情愿。

 

反而后来那种简单的罚款方式,效果远远不如之前的“宣传队”。

 

只是公粮,不包括购粮。

 

也就是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左右。

 

只有半成而已,看上去是不是不高?

 

而此时陈凡却暗暗叹了口长气。

 

现在是不高,以后却是公粮的好几倍哦。

 

最高的一个例子,是15倍还多,是不是很可怕?!

 

只可惜,陈凡即便知道了结果,也没有任何办法。

 

这种事就不是他能操心的。

 

算了,还是先顾好身边的人吧!

 

……

 

完成交粮任务,三人便不着急回小队,顺着卢家湾的主干道往北走,既不去6队、也不去大队部,而是一路溜达去了小水塔那里。

 

叶树宝正在那里盯着施工进度,负责指挥的自然是邱师傅和马师傅。

 

他们看见三人过来,便笑着迎了上来。

 

邱师傅对着陈凡笑道,“听说你今天去交公粮啦?”

 

如果换成别的理由,他们可能还会有些不高兴,毕竟他们是为了给陈凡讲故事才留下来的,结果

 

不过听说是为了交公粮,便一点脾气都没有。

 

他们也是从农村出来的,自然知道交公粮对生产队的重要性。反倒看陈凡一个大队的统筹工,还跟着小队一起去交公粮,说明他是个干实事的人,印象倒是更好了些。

 

叶树宝也问起交公粮的情况。

 

杨队长当即上前两步,哈哈笑道,“顺利得很,今天我们小队是

 

叶树宝是老江湖,一听这话,就知道里面肯定有猫腻。

 

不过这时有外人在,他便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点头笑道,“顺利就好、顺利就好。”

 

杨队长昂头看着已经建了有三层楼高的圆柱体,张大嘴问道,“这个得建多高啊?”

 

“快啦。”

 

邱师傅抽了口烟,看着水塔说道,“你们这里地势起伏不平,房子一般都建在山坡上,要是以后建楼房,对水压的要求就更高。哪怕这里地势也不低,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把水塔建高一点。”

 

他说着转头看了看陈凡,“陈老师设计的高度是15米,相当于5层楼的高度,地基直径,其实按照这个地基,建成20米都没有问题,上面的50方水箱也还可以稍微再扩大一些。按照这个设计标准,你们只要不建3层以上的楼房,就普通的3层楼,都不用担心水压问题。”

 

杨队长也不懂邱师傅说的那些技术标准,只听明白了可以建3层楼,便哈哈笑道,“建3层楼干嘛,建个两层楼就已经很不错咯。”

 

完全可以预见,陈凡教会大家烧土砖窑之后,卢家湾肯定会在这个冬天迎来一个建房潮,说不定还真有学陈凡那个房子的设计,建两层小楼的。

 

但是3层楼嘛,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他们在这边聊小水塔,另一边安全和叶树宝趁机讨论养殖场的事。

 

虽然绝大部分的鸡鸭鹅都养在各家各户,但是大队也要操心饲料和防疫等情况,另外养殖场里的兔子也渐渐进入正轨,在陈凡几乎是事无巨细的指点下,所有情况都在预料和控制之内,两个兽医带着几个养殖工没日没夜地守在养殖场,就是最好的保障。

 

另外今年大队部的牲口棚里也多了11头骡马驴牛,等这些牲口长成年,对生产队的运力提升一定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