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狸猫换银子

第627章 大不一样

先回招待所拉上刘璐,随后去邮局拍电报,再匆匆吃了点东西,便开着车往卢家湾赶。


 汽车换小船,才下午5点多,两人便回到卢家湾。


 小船靠岸,那可真是鸟飞狗跳马儿叫,大堤上热闹得不得了。


 站在大堤上往远处看,秋稻已经长得很高,绿油油的一片,禾苗随风摇摆,宛如绿色的波浪。


 农村干活儿,还得看农历。


 眼下正是农历7月底,双抢早已经结束,秋收还有一个多月,农活没有那么忙。


 稻田里只有零零散散几个人在拔草打药,赶鸭佬挥舞着绑有布条的长竹竿,吆喝着将鸭群从一个池塘赶到另一个池塘。


 更多人则是在自家菜园中不紧不慢地忙碌,又或者剁猪草、喂鸡鸭鹅,还有早就开始出栏的兔子。


 现在养的兔子,已经不是陈凡去年驯化的野兔,而是年初从上海买回来的大白兔。


 这种专门培育的肉兔个头更大,而且更温顺,繁殖也更快,只用了半年多时间,就基本普及到每家每户。


 有了去年的例子,今年整个卢家湾就没有不搞养殖的,家家户户都养了猪和兔子,人口多的还养鸡鸭鹅。


 不仅家庭养,小队和大队也各有各的养殖场。


 大队的养殖场不用说,那是陈凡提出设计、并制定养殖和防疫方案,地点就在大队部旁边,品种也最齐全,除了各种家养禽畜,还有马牛羊这样的大型畜类。


 小队的养殖场则是照抄作业,只是规模小了很多,也没有大型畜类,品种与家养禽畜差不多。


 家庭养殖则在猪、兔、鸡、鸭、鹅几种里面自由选择,由小队兽医提供技术指导和防疫支持,收入在上缴一小部分之后,剩下的由小队自主分配。


 亏得张文良领导的销售公司给力,将一个又一个单位拿下,还在云湖上下游几个码头增开了几家熟食店。


 否则别说兼顾其他小队,就卢家湾自己的货能不能卖掉,都是个大难题。


 当然,现在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来多少卖多少,一点都不打折。


 何况卢家湾正在考察建立食品厂,等这个加工厂立起来,整个南湖公社还不够消化的,正好把东西隔壁两个公社拉上车,一起给卢家湾供货。


 陈凡站在大堤上,收回思绪,望着跟去年大不一样的卢家湾,不禁两手叉腰、有些意气风发。


 再回头看一眼刘璐,她背上背一个、肩上挑一个担子,左手扶着两个大包,右手负责电脑箱子,一道坡爬上来,额头上已然冒出一层细汗。


 陈凡眉头微皱,“你这体力不行啊,才这点东西都提不动。”


 刘璐委委屈屈,“师父,卤肉和骨头太沉了,还有电脑,也好重。”


 为啥行李都是自己扛,师父啥都不用拿?


 这不是天经地义么?!


 哪有徒弟跟着师父,还让师父劳累的?


 自己这么孝顺,以后师父肯定能把压箱底的本事教给自己。


 想到这个,刘璐顿时喜笑颜开。


 哎,对,现在她已经正式拜了陈凡为师,连未过门的师娘都喝了她敬的茶。


 虽说师娘不是大姐有点可惜,但是能和5队的张翠娥一样,成为师父的正式弟子,也是可喜可贺啊。


 瞧瞧以前张翠娥那样子,尾巴都要翘到天上去,所以去年被挑中去师父家的时候,爸妈提的要求就是要么嫁过门、要么正式拜师。


 以前他们是把嫁过门的希望寄托在大姐身上,可惜大姐考上了大学……,唔,这个好像也不可惜。


 总之是没了希望,所以他们又把希望放在自己身上。


 现在嫁过门是不可能的了,谁让爸妈没把自己生的跟师娘一样好看呢,不过正式拜了师,也算完成任务了吧。


 陈凡看看这丫头,刚才还满脸苦哈哈,现在又不知道在呵呵傻笑个什么,不禁暗暗摇头,果然还是年纪小,不成熟。


 什么时候才能像自己一样成熟稳重哦。


 大堤上的狗叫马鸣,还有天上燕隼啾啾、八哥转着圈地叫,也惊动了正在屋门口抽烟扯淡的杨队长几人。


 他挥手打了个招呼,“上去看看。”


 小儿子杨军当即蹭蹭蹭跑上楼顶,站在屋顶上眺望,然后扯着嗓子往下面喊,“爸,陈老师带着刘璐回来啦。”


 他站得高,嗓门又大,这嗓子,不仅他老爹听见,整个6队的村子,包括大堤上的陈凡也听得真真切切。


 连大堤上都听见了,村子不远处农田里干活的人自然也能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