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狸猫换银子

第520章 颠覆印象

在一众仰望的目光中,陈凡挥挥衣袖,带走一条大鲤鱼。


 鲤鱼还不死心,在篮子里活蹦乱跳,被他一指头弹晕。


 此时篮子里已经有了4颗萝卜、两只鸽子、一条3斤多重的大鲤鱼,主菜是有了,再弄点配菜,差不多就能凑一桌。


 可是要去哪里买配菜呢?


 正好旁边有位大婶路过,陈凡赶紧请教,“大姐,请问一下,距离这儿最近的菜市场在哪儿?”


 大婶一听,脸上顿时笑开了花,“哎呀,小伙子真会说话,还喊大姐呢,我这把年纪了,你得叫大婶儿。”


 陈凡哈哈笑道,“真看不出您多大,估摸着、最多三四十吧?”


 大婶一下子笑得眼睛都没了,将手一挥,“早过啦,你看我这打扮,也不像三四十的人呐。”


 随即打量他两眼,顿时眼睛放着精光,问道,“你也是住这一片儿的?”


 陈凡摇摇头,“不是不是,我是来探亲的,亲戚家在大栅栏那边的胡同里。”


 大婶心里有些惋惜,原来是外地来的,那自家小女儿就不好介绍了,京城户口、有正式工作,那是门槛,可不能降低。


 随即又是一惊,“大栅栏?那你跑远了啊,这儿都南锣鼓巷了,离那边好几里地呢,你得去正阳市场,或者和平门菜市场也行啊,那里近。”


 陈凡眉头轻挑,“哟,这儿就是南锣鼓巷了啊?”


 大婶转身指着一大片四合院房顶,“可不是么,这一片儿都是,你要是说南锣鼓巷内条街,就是这一片中间那条,别的胡同都是东西、就那条是南北,好找得很。”


 随即又看着陈凡,“怎么,这儿有认识的人?”


 陈凡满脸严肃地点点头,“嗯,有个做厨子的朋友,他说就住南锣鼓巷95号院儿。”


 大婶立刻将手一挥,“那你这朋友不真,他就是瞎扯,南锣鼓巷是条胡同不错,可这条胡同是南北向的,这一片儿的房子当年都是大户人家在住,连贝勒都有,他们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分布在各条横向的胡同里,即便有少数门往东西开,那也是后搭的单家独户,哪有什么院子?!”


 陈凡眼神有点怀疑,“真的?”


 大婶往东边一指,“不信你去看。”


 陈凡还真去看了。


 反正就在跟前,又不费功夫不是?!


 后世的南锣鼓巷是摩肩擦踵的网红街,比大栅栏还热闹,可现在冷冷清清的,道路两旁基本上都是大院子的侧墙,啥玩意儿都没有!


 而且由于不久前那场地震,几乎每条胡同路边都有碎砖砂石瓦片堆积,就跟没完工的工地似的。


 不过,陈凡还是发现了惊喜。


 南锣鼓巷29号,一间也不知道是爆改还是私搭的小屋子,竟然被改造成了一间包子铺?!


 不是说80年开的悦宾饭馆才是第一家个体经营餐馆么?现在才78年呢,就有私人包子铺啦?


 为什么笃定是私人的店?


 因为没有招牌啊!


 人家国营商店最起码都有个“国营早餐店”的大字门头,这里却什么都没有,而且按照国营店的规矩,这时候就不会营业,他的门却是开着的。


 陈凡嗖地一下飘过去,探头探脑地看了看,蒸包子的锅里已经空空如也,火灶也是冷的。


 就在这时,一个男人走了过来,脸上满是和气的笑容,“同志您好,是要买包子吗?”


 陈凡转头看着他,笑道,“您这儿还有包子吗?什么价?”


 那老板笑着说道,“还有十几个,不过都冷了,您要买的话,回去得热一热才能吃,或者您稍等几分钟、我这儿给您蒸热也行。价格和国营饭店一个样儿,大肉包子8分,素菜包子5分,馒头也是5分钱。”


 陈凡好奇地问道,“您这儿应该不是国营饭店吧,那从哪儿进货买肉菜呢?”


 老板脾气也挺好,也许是问的人太多了,熟练地回答,“现在猪肉不像前几年那么紧俏,又赶上好多知青回城,街道办号召知青们自力更生,先想办法解决生计,以后有机会再安排工作。


 我们家就有知青,这多了张嘴就要多几口饭,也是愁人。一家人左思右想之后,觉得做包子、馒头不算太复杂的手艺,包子馒头也是人人都要吃的东西,就开了这间包子铺。


 报告打上去,街道办给开证明,然后拿着证明去菜市场管理处,将每天要用到的肉菜报上去,第二天早上直接拿钱去买就行,用不着票。我们买肉菜不用票,卖的时候也不用票,算是街道给的照顾政策。”


 陈凡眨眨眼,所以没有办营业执照,也没有食品卫生许可证?


 他回过神来,掏出烟递过去一支,“您贵姓?”


 老板双手接过烟,“您客气。免贵姓程、禾口王程,程其友。”


 陈凡,“麻烦程老板,还有多少包子,我全要了。”


 张老伯是山东人、李老伯是河北沧州人,林老伯……他没说,反正在首都待了这么多年,又跟两个吃面食的人搭伙,肯定也能吃面,干脆晚上就把这包子热一下,省了煮饭的功夫。


 程老板见他全包了,顿时大喜过望,不过还是小心纠正,“可不敢叫老板,我就是个卖包子的,上头还有街道办管着,也是为人民服务!”


 陈凡赶紧改口,“抱歉抱歉,说错了话,应该是程主任。祝您这儿早日被收编,您也当个店铺主任。”


 程老板这下满意了,笑得合不拢嘴,“托您吉言、托您吉言!您稍等,我这就给您包上。”


 说着从墙角的碗柜里端出来一个大筲箕,又从后面的桌子上扯了一大张报纸,将包子全都放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