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狸猫换银子

第424章 学写文章先养动物

江南和北方不同,尤其是东北那边,一到冬天,天寒地冻的,几乎所有人都躲在屋子里猫冬,必须要等到冰雪消融、春暖花开,才会开始新一年的劳作。


 而江南地区的生产队永远不缺活干,哪怕是寒冬腊月,也有任务分配下来。


 其中最大的重头戏,就是修河堤。


 修河堤是一件长远的事,不管是风调雨顺还是天旱地涝,都不影响修堤任务,区别只在于是大修还是小修。


 去年南湖公社就是小修,生产队的社员们拿着铁锹锄头,挑着箢子扁担,差不多忙碌了一个星期,就完成大堤加固任务。


 今年就不一样了,公社根据地委水利处的指示,给管辖区域内的生产队都下达了任务,要求对大堤进行加高加厚,并对部分河段清淤。


 如果按照以前的条件,这一通忙下来,估计没有一个半月干不下来。


 但是今年生产队有了那么多农机,只需要稍微改造一下,就可以利用上,能够提供不少助力。


 最少可以将农机挂上犁,将土地翻松,省了挖掘的力气。


 顺利的话,最慢一个月内应该能全部完工,那时候都到了腊月初,正好留点时间给社员们准备过年。


 不过这些事跟陈凡没什么关系,他虽然还兼着广播员,可广播室早就交给了张翠娥,就算等张翠娥以后离开,也有她堂姐张秀月接班。


 果然传承无处不在!


 况且陈凡打算等过完今年,就正式将广播员的岗位让出去。


 之所以现在还没让,不是他自己舍不得,而是杨书记他们说让他干到年底,方便给他算工分。


 这可不是他故意要薅张翠娥姐妹的羊毛哈。


 至于还挂着“首席兽医”的职务,……兽医跟挑堤更没关系。


 何况他现在还是地委卫生处的特派员呢,更犯不着去挑堤了。


 总而言之,他能干的也就是鼓掌加油,别的还是靠边站吧。


 生产队已经开始调集物资、频繁开会,为大修河堤做准备,陈凡则打算等雪停了就去地委待几天。


 要不然全村人都在轰轰烈烈的修堤,就他在一旁看热闹,那多不合适。


 所以还是跑远一点比较好。


 结果这场雪下了两天还没停,1977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来得有点大啊。


 新房前的场坪上,积雪被铲干净,6个女生又拿着木锹,顺着下坡的走道继续铲雪,将雪掀到旁边的果树林里。


 稍不注意,年纪最小的刘璐就脚下一滑,摔了个屁股墩。


 幸好地上雪厚,她穿的衣服也多,人倒是没事,就是有点懵。


 离得最近的黄鹂赶紧将她拉起来,哈哈笑道,“连路都走不稳,你只能学裁缝了。”


 过来的时候家里的大人都有交代,到了这里要手脚勤快、多听陈老师的话,主要以学艺为主,最少也要学会一门手艺。


 当然,如果能另有所得,那就再好不过!


 刘丹赶紧走过来,拉着妹妹上下瞧了瞧,“摔疼没有?”


 刘璐笑着摇头,“这算什么,夏天我上树摘果子,辣么高摔下来都没事。”


 一听这话,刘丹更是横眉怒目,“你还从树上摔下来?不要命啦?”


 刘璐赶紧捂住嘴,连连摇头,眼里满是惊恐。


 怎么就说漏嘴了呢?


 杨菊铲起一锹雪甩出去,喘了口气,转过身说道,“你以后在这里可不能再上蹿下跳了,跟着陈老师,有学不完的东西,但一定要自己主动努力,要不然他也不会催你,到时候吃亏的是你自己。”


 刘丹认同地用力点头,又叮嘱了妹妹几句,杨梅和黄鹂也都认真记在心上,随后接着卖力铲雪。


 从坡顶到坡底,再一路通到知青院门口,几个人在前面铲,留两个在后面扫,一个小时不到,便通道清理干净。


 不过如果雪不停的话,明天还得再来一次。


 忙完之后,几人将工具放好,顺着清出来的路往回走。


 杨梅扶着竹栏杆,走一步滑一下,气喘吁吁都要哭出来,“为什么不修个楼梯呢,这道坡好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