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486大衣(第3页)

 


    丈夫生前一共有两件军大衣,一件是50年配发的,一件是55年配发的。
 


    两件都是呢料的,材料略有差别,样式也略微有些区别。
 


    老款有些磨损,上面也有自己缝过的痕迹。
 


    叶志娟用手抚摸着自己缝过的地方,想起种种过往。
 


    这衣服,有时候不仅仅是件衣服,也是个念想。
 


    思量一下,叶志娟将旧的收起来。
 


    衣服再珍贵,也是个物件,没有为了珍藏、纪念而不顾活人的道理。
 


    更何况,在天还暖和的时候,女婿就将用家里全部的兔皮做成了褥子,给了自己这边三条。
 


    如果当初用这三条褥子做皮大衣的话,应该够做一件皮衣吧?
 


    很多事都是以心换心,叶志娟并不是一个冷石心肠的人。
 


    新的这一件是有肩章的,叶志娟把肩章摘下来,又往大衣口袋里塞了一百块钱。
 


    最后找出了与之配套的帽子。
 


    收拾妥当,看时间也差不多了,叶志娟才出门下楼。
 


    “妈,这太贵重了吧?”小王同学在看到大衣的时候,吃了一惊,这件衣服父亲并没有穿过几次,只有重大场合才会穿上一回,说崭新也不为过。
 


    “衣服本来就是给人穿的,拿走吧,仔细别掉出东西来。”叶志娟拍拍叠好的衣服,嘱咐道。
 


    “那我真的拿着了?”小王同学飞快的解开后座上的绳子,从母亲手里接过衣服,绑在上面,生怕她后悔似的。
 


    今天依旧是唐植桐先比小王同学到家。
 


    当看到小王同学怀里那一摞厚衣服时,唐植桐还是蛮感动的:“这得多少钱啊?我就过去几天,不值当的买这么一套,我还想着明天跑一趟估衣铺呢。”
 


    “我只买了件皮筒,衣服是我爸的,先拿给你穿两天。”小王同学将衣服塞到丈夫怀里,展颜道。
 


    “咱妈知道吗?”唐植桐有些不太放心,生怕小王同学这棉袄“漏风”,遂问道。
 


    “知道,就是咱妈找出来的。我有分寸,这种大件我可不敢不告而取。”小王同学走前面,给丈夫打开厢房的门。
 


    “行,我肯定全须全尾的给带回来。”唐植桐进屋后,将衣服放在床上展开,仔细打量起来。
 


    内衬是软缎的,扣子是黄铜的。
 


    双排扣,小翻领。
 


    在大衣内侧口袋上方,有个白色方框,盖上去那种,上面印有103字样。
 


    这特么是大名鼎鼎的将校呢啊!也有人称之为55式军大衣。
 


    第一批将校呢没有衣码一说,全都是量身定做的。
 


    再下去几年,王敬民的同龄人长起来后,就会有句形容人穿着的流行语“丫穿得挺狂的”。
 


    “丫”是骂人的,但连起来,骂人的意味就弱了很多,充满浓浓的羡慕之意。
 


    “狂不狂,看米黄”,之所以狂,是因为穿了米黄。
 


    这个米黄,指的就是这身将校呢大衣。
 


    唐植桐没指望穿这么高档的大衣,本来想着去估衣铺买件旧的50式军大衣。
 


    50式军大衣产量大,从50年开始装备,一直到57年都有生产,一般来说可以每隔三年申领一件,总会有些旧货在市面上流通。
 


    普通士兵单排扣的就行,表层是斜纹棉布,里面有棉花、羊皮,保暖性能不错,抗美援朝时穿的就是这种。
 


    小王同学将自己的一套行头全都摘下,放起来,看唐植桐还在打量衣服,遂催促道:“别看了,穿上试试。”
 


    “好。”唐植桐从谏如流。
 


    “人靠衣服,马靠鞍。真精神!”小王同学帮着唐植桐整理一下衣领和压痕,美滋滋的夸道。
 


    “谢谢你!”唐植桐逮住小王同学的脸,亲了一口。
 


    “讨厌,口水臭。你摸摸口袋,是不是有钱,咱妈放进去的。”小王同学擦了一把,放鼻子底下闻了闻,上头。
 


    “咱妈考虑太周到了。”唐植桐一摸,还真有,十张,正好一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