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 苏希出品,免检产品

    文青被判刑了。

    实刑。

    他不仅是寻衅滋事,破坏公共安全,还涉及内幕交易,侵吞国有资产,强迫女性,他被判了15年。

    这件事情对文家的打击是巨大的,对文明来说,不吝于一个响亮的耳光。

    他已经老了,并且退了。现在,他连自己的儿子都没保住。

    这似乎预示着他已经彻底日薄西山。

    大家都知道,他栽在了苏希手下。

    而接下来…雷振华被纪委带走的消息传来,再次验证了苏希的强大。

    再加上,清河不断传来科技突破的好消息。苏希的声势越来越大,越来越汹涌。

    甚至互联网上都开始讨论苏希下一步要去哪里?

    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希望苏希去他们那儿。

    互联网上很多比惨的留言:苏书记,看看‘xx’,我们这儿有您最讨厌的贪官,而且我们这里比清河还穷。赶紧来挑战吧,只有您才能救这里!

    这些留言在显示一件事情,苏希的名气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攀升,他成为了一个名气比很多封疆大吏还要高的明星官员。

    这是好事吗?

    也是!

    也不是。

    在国内,在体制内,明星官员是容易受到排挤的,是容易被嫉妒的。

    这是一个讲究中庸之道的国度,这是一个认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国度。

    一个官员越出风头,越容易倒台。

    尽管苏希本身一点都不高调,他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他也从不在镜头前谈论清河的发展规划……但是他的能力太强了。

    他不需要说话,事实摆在眼前。

    …

    王清华硬着头皮同意了乾州市的整体新规划,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清河区的扩区计划。

    清河区从隔壁桐梓县、桑梓县还有清水市分别划了一大块土地,组成了新清河。

    这个清河区的管辖范围甚至超过了其他地区的一个地级市的范围。

    这个消息传出来后,被划到清河的老百姓们自然是欢欣鼓舞,高兴的不得了。那些没被划入的,一个个扼腕叹息。

    谁不想当清河人。

    现在清河蓬勃发展,本地人一个个都跟着发大财了。

    谁不想加入呢。

    在这种情况下,甚至出现了一种浪潮。那就是几个县市区的老百姓跑到市政府那边折腾,说要苏希当市长,让苏希管理整个乾州。

    这样,整个乾州就能发展起来了。

    韩斌市长听到这个消息,笑的合不拢嘴。

    他可太希望这件事情发生了。

    只要苏希同志愿意,他可以立马将市长的位置让出来。

    他甚至将这件事情当成笑话讲给苏希听。

    苏希也只是笑笑,让他当好市长,给其他县市区多争取一些配套的项目。蛋糕这么大,清河区肯定是吃不完的,肯定会有一些产业外溢,周边县市区近水楼台先得月,肯定能顺带着发展起来。

    苏希进入六月份后,他的工作重心从抓发展建设转到了抓人才建设,抓制度建设。

    苏希认为,清河想要长期繁荣,需要一帮年富力强有理想有追求的年轻人,同时也需要有一个完整完善的机制。

    做到这两点,到时候就算自己离开,清河也能继续运行,不至于人走政息。

    清河每一天都在刷新奇迹。

    清河的发展速度可以用一日千里在形容。

    甚至比苏淳的成长速度还要快。

    苏淳会翻身的时候,清河的城区范围已经比苏希来的时候,扩大了三倍。

    苏淳会坐的时候,云朵手机第三代的工程机用上了蓝溪科技设计,采用全球最新制程光刻机生产的芯片。

    苏淳能爬的时候,清河区的生产总值超越了宁泽市。

    而这个时候,到了2007年年底。

    今年的年底,苏希比去年要轻松的多,他甚至当起了甩手掌柜。

    清河已经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苏希在这半年时间,疯狂到各大顶级高校招贤选能。得益于苏希和清河的知名度,这里吸引了一大帮知识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年轻干部。

    苏希在农历二十七就回到京城,他每天陪着孩子到处玩,今天到这个老爷子家遛弯,明天去那个老爷子家玩。

    在过去的这一年,不仅清河硕果累累。

    苏希‘父亲们’都有丰硕的收获,云成同志、周锡同志都摘掉了候补,唐爸也戴上了候补。

    沙正刚被交流到了地方,他去了粤东,担任省纪委书记。

    吴同新依然是在部里,职务没有变动,职级打了括号。

    毛群峰也有提升。

    可以说,每个人都有光明的未来。

    苏希年前就带着孩子去见了陈部长,陈部长已经退居二线。他对苏希说:“小苏啊,现在清河越搞越好,要不然你就回部里吧。你在部里,案子查的再凶,也不会有人说你好斗。我们就需要好斗的干部。”

    显然,‘好斗’的标签传的到处都是。

    苏希笑了笑,说:“我还年轻,这一任还没干完呢。”

    陈老抿了一口酒,说:“你等着吧。我们的传统就是,让能干事的人多干事。我看清河现在出了不少成绩,也进入到正轨了。说不定哪天就是一纸调令,将你调到某个地方,继续搞开发。反正你能搞开发啊。”

    “对了,你那个造新城的项目,报纸上有批评的声音听说了吗?”

    “听说了,说我不讲商业逻辑。说我走回头路,说我打压商业活力。”苏希不以为然的说道:“我们清河是高科技城市,不是房地产城市。我们不要虚假的gdp。我们要让来清河奋斗的工程师们没有后顾之忧。而且,我们清河的土地多得是。维持合理的房价很重要。”

    “我不懂经济。你说了算。”

    陈老笑着说。

    从陈老家回来,刚进门,就接到唐娇华的电话。

    唐娇华打电话过来,一定是有大事。

    她问苏希:“你现在有时间吗?我想和你聊一聊。聊一下到清河调研的事情,以及你的未来规划。”

    终于还是来了。

    上次到清河来,也是和唐娇华聊出来的。

    那一次,也是调研之后,给的‘选择’。

    现在,还没开始,就已经要谈未来。

    这说明,清河的成就远比东明突出。

    甚至可以说:苏希出品,免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