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6章 番外故事(二十五)少年时的绚丽梦想,山区机器人教师计划!(第2页)
而为了吸引年轻的教师到在山区教学,“青柠助学基金会”每年都会投入天文数字的资金。
可有些东西并不是投钱就能解决的,比如享受到的教学资源、教学质量等,山区里的贫困孩子都远无法与繁华大城市的孩子相比,愿意到山区里教学的大多数都是无家室的年轻人,教学经验本来就不足,加上人手有限,往往一个青年老师要教两门课,山区贫困孩子的基础也较差……种种限制之下,哪怕“青柠助学基金会”投入了海量的金钱资源,但教学效果只能说差强人意。
较之以往来说,山区诞生大学生甚至985、211名校大学生的概率固然提升了十几倍,但与大城市的“成才率”相比,概率无疑是低得多。两者之间的教育公平问题仍没法子解决。
这也是社会资源与市场经济自动优化分配的结果,不是秦克和宁青筠想用钱来扭转就能扭转的。
想解决这个教育公平的问题,引入“山村机器人教师”无疑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目前微光让机器人助理送给秦克的这份《山村机器人教师量产和部署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就是微光根据当前“星火”系列的机器人研究进展、量产的成本、机器人教师的维护成本、人机互动教学模式的优化现状等生成的报告。
为了让这个项目得到最好的效果,早在三年前,秦克与宁青筠就亲自给全国两百多名获得省级优秀教师、经验丰富的中小学各科老师写信,言词恳切地请求将他们的教学场面录下来进行大数据分析研究,并付上丰厚的报酬条件。
这两百多名教师收到秦克与宁青筠的亲笔信都大觉意外,又有些受宠若惊,毕竟以这两位院士当今在世界上的名望,值得他们写亲笔信的人实在不多——光是这封信就能让他们在当地的教育界名声再上一层楼。
一些老教师被秦克小俩口在信中的恳切的言辞与志向所打动,甚至表示愿意不收任何报酬予以配合,并提供多年的教学心得。
其余教师或被丰厚的报酬打动,或抱着想结交两位顶尖院士的小心思,自然没多少人拒绝。只是这事还需要学校同意,收到来信的教师们便纷纷将情况报告到学校里。各大学校的校领导们开会进行分析比较,觉得此事终究是利大于弊,便都陆续回以正式的法律授权文件,同意了秦克和宁青筠的请求。
于是很快,各地名校的课堂后面,便多了位青柠助学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在上课期间录制教学视频的情景……
当然,秦克与宁青筠最终还是坚持按先前信里的条件,给予了所有参与录制的老师以及予以配合的学校相当丰厚的报酬,并以《子贡赎人》的典顾说服了那些原本分文不取的清高老教师们……
此事还在全国各地与网络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众人在敬佩之余,也再次掀起了关爱贫困学子、捐资助学的风潮,只是“青柠助学基金会”不接受任何外界社会人氏或组织的捐款,便使得“希望工程”、企鹅公益助学、蚂蚁公益助学等额外受益……这些都是细枝末节,不必细表。
秦克坐在客厅里,不远处是两个孩子围着宁青筠和下楼来的姑姑秦小壳兴奋地说着今天的见闻,热闹的背景音并没有影响到秦克翻阅手中报告的专注。
根据微光的分析,目前实施这个“山区机器人教师计划”的时机已成熟,可以进行试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