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五章 芯片材料的难题(第2页)
秦克已好几次打过电话给杨承科伯伯,托杨伯伯这样的大佬出面,才以“事急从权”的理由,从某些芯片大厂和其他国家级重点研究所来借用来了部分实验设备。
这回倒好,轮到他自己的“青柠量子计算实验室”了。
问题是“青柠量子计算实验室”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青柠超导二号材料”的研发工作,要是出借了那套“30k超低温强磁场扫描隧道显微镜系统”,就得将这个课题停止两三年……代价实在太大了。
一个是可以使夏国凭借14n芯片轻松压制国际主流5n硅基芯片甚至是未来2n、1n硅基芯片的全新芯片材料,一个是涉及到实现未来亿级量子计算、使得量子计算机有可能走进千家万户的拓扑超导材料,可谓是手心手背都是肉。
秦克看罢蔡铭志发来的高端设备需求清单,眉头紧锁,除了扫描电镜等高精度的光学观测仪器外,还缺了纳米材料的无损检测仪等十几台设备,蔡工说部分设备甚至都没听闻国内有哪家实验室拥有。
在书房里来回踱步了片刻,秦克一拍额头,自己头疼这个干嘛,有事找杨伯伯啊。
蔡铭志的消息来源哪可能及得上杨伯伯?
秦克掏出一个卫锋给他的特殊手机——据说这是卫星电话,走的是专项加密线路,不可能被监听——然后打了个电话给杨伯伯,告知这事。
杨伯伯欣然点头道:“放心,这事我来想法子。我大概知道哪里能找到这些设备。”他略一沉吟,又道:“秦克啊,你估计‘碳晶复合纳米材料’多久能研究出来?三年内有把握吗?”
“关键看实验设备,有足够的实验设备就快,没有的话只能另外想法子,进展会慢许多。”秦克离弦知雅意,好奇问道:“杨伯伯,有人在您面前进谗言了?”
“张口就是‘谗言’,你这小子。”杨伯伯笑骂了句,道:“研究‘碳晶复合纳米材料’只有你许师兄的‘芯片材料’团队知道,外人并不知晓,谁会进谗言?情况是这样的,南大那边的一个芯片材料研究实验室,最近递了个经费申请过来,附上的还有碳基芯片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度。说实话,从他们递来的报告显然出来的前景很诱人,我们这边除了我外没人知道‘碳晶复合纳米材料’的事,所以都倾向于在明年的科研经费方面大力扶持这个‘碳基芯片材料’。”
秦克一听就明白了,蛋糕就这么大,人人都想多拿点研究经费,这方面自然竞争激烈,毕竟一家分多了,另一家就自然分得少了。
许清岩师兄的“清北集成电路与芯片联合研发创新中心”绝不是国内唯一一家国家级的芯片研发中心,南大在这方面就极有名气,而且取得的成果不比清木、燕大差。
现在为了保守“Q先生”的秘密,尤其是为了避免“碳晶复合纳米材料”的设计思路外泄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关注,“芯片材料”团队目前对外依然进行的是“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技术方向”,这方向已烧了几年的庞大经费,却没任何值得炫耀的成绩,上层自然会有不满的声音。
在这样重大的经费事项上,杨伯伯也无法一言堂。
“杨伯伯,我有点好奇南大这个‘碳基芯片材料’的报告里描绘了什么样的蓝图?”
秦克如果站在“清北集成电路与芯片联合研发创新中心”的立场进行这样的问话是不合适的,不过他地位超然,现在作为“Q先生”也只是纯义务指导“芯片材料”团队而已,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没在团队里挂名,更没任何经济利益往来。
杨承科自然也不会对最信任的秦克隐瞒什么,当下拿起办公桌上的报告,说道:
“他们研究的是‘石墨烯-碳纳米管异形结构技术’,简单来说就是石墨烯为主要原料,组成碳纳米管,并经过分布排列构成一个独特的t状异形结构晶体集成电路的技术。按他们的说法,导电性较传统的硅基芯片提升了53%,能耗减少30%,它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对于光刻机的制程工艺要求并不高,采用90n工艺制备的碳基芯片,性能相当于28n的硅基芯片;而采用28n的碳基芯片则相当于7n的硅基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