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巨商崛起人狼预言家

第六百四十一章 大难临头,三友剩一友(第2页)

    叶洛自然不会让他们如愿。

    既然暂时找不出奸细,就先一刀切了再说。

    几名巡捕唯唯诺诺,只好赔笑点头,在叶氏安保员工们的注视下,开始收拢队伍,放弃封禁三友实业社总厂的念头。

    工部局的鬼佬领导给他们的命令是,无论用何种手段,务必调停事端,让日本人满意。

    现在二少爷出面了,效果一样,也就不用做封禁人家厂子这种缺德事了。

    “二少爷,那要是工部局查不清楚,屎盆子非要扣我们头上怎么办?”人群里有声音问道。

    叶洛眼神一寒,回头瞥了眼不安好心的几个日本人,淡然说道:“要是工部局查不出东西来,那就只好我们叶氏安保的人出马了。”

    “我们相信二少爷的人!”

    

    “对!二少爷一定会还我们一个公道!”

    “走走走,大家也别聚在这里给二少爷添麻烦了。”

    原本颇令人头疼的对峙局面,因叶洛的到来,很快就解决了。

    几个日本人神色不定,气愤咬牙,但又对叶洛无可奈何,只能在工部局巡捕们的护送下灰溜溜的回日租界去了。

    人群散逸,叶洛便带着施剑翘等人往厂子里走,准备见一见三友实业社的老板们。

    三友实业社由陈万运、沈九成、沈启涌三人于1912年(民国元年)创立,很快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第一家具有大机器生产规模的纺织厂。

    开厂一年后,沈启涌跳槽,拆股分手,不久陈万运的同乡陈律甫入股2100大洋,其时资本增加至2400大洋,并在厂名上加注“美记”二字。

    产品出来后,如何打入日商垄断的烛芯市场,又成了难题。

    当初为了打开局面,陈万运和沈九成自己在街头宣传营销,在日商洋烛行附近,摆摊点燃自制的蜡烛。

    行人纷纷围观,看到蜡烛不淌油、不弯头、不中途熄灭,确实不比洋烛逊色。

    这一街头活广告使“金星”牌烛芯名声大振,“三友”的烛芯以价廉质优的优势迅速打开市场。

    奉天事变后,三友社生产总厂的工人们抗日热情高涨,成立了抗日救国会,组织了三友抗日军,多达400余人参加,陈万运亲任大队长,队员自费做了军装,天天在上班前操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