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边军沐风叶

第1033章 阻旨意(第3页)

 设驿处往往遵循一个原则就是,两地之间正好是一天的路程,也就是说,你今天一早从这个驿站出发,走一天,到下午的时候肯定能赶到下一个驿站。这之间的距离,马驿是六十到八十里,水驿是一百到一百二十里。古代骑兵部队每天行进速度是七十里,在没改变交通工具的前提下,这个速度一直在抗战的时候仍是如此,驿站同样遵循这个原则。

 至于电视剧中的那种马歇人不歇的事情,基本不可能,尤其是如圣旨或者紧急军情之类的东西,要求绝对保密,谁领的差事,除非死了,否则就是这个人,绝对不可能换人,所以怎么可能人不歇?不歇的话跑几天就死球了。

 还有一点与电视剧中不同,那就是古代的驿站是不允许个人使用的。驿站的作用就是接待往来朝廷官员,而这些官员,需要拿一个驿符,这个是国家发的东西。

 在出发之前,传旨的人需要去兵部车驾司领取一个驿符,上面会写上姓名和去处,所为何事有还有哪个衙门的,所有东西都要写清楚了,而执行任务其间换乘马匹以及吃住费用,完全各处驿站承包。

 明代万历年间的大学士于慎行有一句诗:六月鲥鱼带雪寒,三千里路到长安。算得上是古代版的冷链物流。而这种传递,往往也是通过驿站传递。

 如果没有这个驿符呢?那很抱歉,这是绝对不能使用驿站的。

 当然,明朝中后期驿符成了一种礼物了,居家旅行走亲访友必备,比如徐霞客就没少用这个,徐霞客并没有官职,本不应该也不能用这个,可是贪腐成风的官场,哪里管得了这些?给钱就能搞定,反正钱收在自己口袋,浪费的却是国家的钱,自己又不吃亏。

 于是,地方驿站的经费一年比一年高,财政压力一年比一年大,最后崇祯说干脆把驿站取消一部分吧,然后有个陕西米脂县银川马驿的驿卒就失业了,没几天就造反了,他叫李自成。

 咳咳……说远了。

 陈子义的想法很简单,朝廷现在已经要准备动手了,而朱威全然不知,这可对朱威不利,那怎样才能让事态朝着对朱威有利的方向发展呢?

 只有一条,阻止圣旨送到原本要送的人手中。

 杀传圣旨的人,不靠谱的,并且杀了人还是有官身的人,不好遮掩,并且动静太大,那该怎么办呢?

 自然就是发挥暗卫的长处了。

 暗卫,存在两百多年的组织,哪行哪业哪省哪县都有暗卫的存在。

 那就让所有人都动起来,制造各种麻烦,延长圣旨到达的时间,这样也能给朱威更多的反应时间。

 此时,一个庞大复杂又有些让人不可置信的计划,在陈子义脑中逐渐清晰。

 而这个计划,让朱由校对他的皇祖父感同身受,也让朱由校想要除掉暗卫而后快,不过这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