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永镇碑林》(第2页)

柳寒霜抚摸最近的一座碑林,指尖触到《汜胜之书》的字迹在碑面游走。\"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每字每句都带着温度,她看见西汉农官汜胜之在田垄间弯腰的侧影,看见李昭阳在戈壁滩上用冻僵的手写下改良种子的笔记,甚至看见自己在茶楼上用茶汤推演农时的画面。

\"耕浪不息,永岁穰镇。\"李昭阳读出碑顶的箴言,声音里带着哽咽。他的断指还在渗血,血珠滴在碑基处竟开出蓝色小花,那是塞北特有的耐旱苜蓿,根系在碑下蔓延成网络,将所有碑林连为一体。

穰河的水突然静止如镜,倒映出碑林的全景。柳寒霜在倒影中看见崔文鸢的身影——她没有消失,而是化作了碑文中的荧光脉络,每当有风吹过,某个节气的铭文就会亮起,那是她在传递不同时代的耕种智慧。阿史那摩的虹桥上,几个穿着现代冲锋衣的年轻人正在测绘,他们背包上的\"袁隆平农业小组\"徽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未来盛景......\"柳寒霜的指尖抚过最新的碑面,画面如涟漪般展开:金色麦田里,扎着羊角辫的童子追逐着滚圆的南瓜,田埂尽头斜插着半截陌刀,刀柄上缠着的红绳结满了荔枝,果实坠在地上裂开,露出里面裹着的《农政全书》残页。更远处,高铁穿梭在立体农田间,车顶的太阳能板拼成二十四节气图腾,车窗里闪过的每张面孔都带着满足的笑意。

李昭阳忽然指着碑林深处:\"你看,那是我们的第一块试验田。\"柳寒霜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看见一座碑上刻着他们三人的剪影——她捧着茶盏计算农时,崔文鸢举着镰刀改良基因,李昭阳扛着犁铧开垦荒地,背景是他们共同修复的破茶馆,屋檐下挂着的玉米串在风中轻晃。

风再次吹起时,碑林发出沙沙的轻响,那是亿万个农书字符在共鸣。柳寒霜弯腰捧起一把新土,黑土里混着青铜钺的碎屑、武则天的碎玉、还有崔文鸢的荧光种子。她将土撒在碑基旁,立刻长出一丛麦穗,穗尖挑着颗露珠,里面映着三人初遇时的模样:她在茶馆说书,李昭阳带着满身风尘推门而入,崔文鸢捧着实验室培养皿撞翻了茶盏。

\"原来一切都是最好的耕耘。\"李昭阳将青铜钺插在碑林中央,钺柄上自动缠满红绳,每道绳结都系着他们经历过的战役。远处的虹桥传来马蹄声,不是战马,而是现代联合收割机的轰鸣。柳寒霜看见几个孩子跑过虹桥,手里捧着刚摘下的麦穗,银铃般的笑声洒在碑林间,惊起一群衔着种子的麻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