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 熵农纪元》
国家基因库的防爆玻璃外,遮天蔽日的蝗虫群突然集体自燃。这些携带王朝统治代码的昆虫在阳光下化作青灰色灰烬,飘向实验室中央的质谱仪,竟在分析屏幕上拼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方程式。柳寒霜握紧手中的青铜律管——这把仿造战国时期的乐器此刻正渗出液态氮,管口凝结的霜花随着她的呼吸震动,吹出的不是乐音,而是能让分子运动停滞的绝对零度波。
\"熵增不可逆,但我们能冻结时间的切片。\"她的声音被低温冻得发脆,律管射出的蓝色光束击中方程式,那些由灰烬组成的字母瞬间凝固成青铜材质的熵钟,钟体上刻着从商周到现代的历法刻度,秒针则是只永远朝右爬行的蚂蚁。李昭阳挥动妇好钺劈向钟体,青铜碎屑飞溅间,熵增的洪流如潮水般涌出,在实验室穹顶投射出流光溢彩的未来图景:
长安城头的了望塔上,巨型麦穗状的熵值表随风转动,每个麦芒都是高精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着全城的能量流动。永兴坊的老字号面馆里,扎着双髻的童子正用竹筹在沙盘上推演薛定谔方程,计算着每亩稻田的最佳秧苗间距,旁边的石磨里流出的不是面粉,而是纳米级的植物生长激素。朱雀大街的中央,武则天的青铜雕像正在高温中融化,液态金属顺着街道流淌,最终在大明宫遗址前凝固成麦田怪圈形态的太极图,阴阳鱼眼分别嵌着杂交水稻的稻种与转基因小麦的胚胎。
\"看星图!\"崔文鸢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她最后的纳米虫群在西北天空组成波函数坍缩模型,与阿史那摩独眼图腾投射的突厥星图产生共振。叶凌风这才注意到,星图中的织女星位置竟与现代量子卫星的轨道完全重合,而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正是实验室地下埋藏的古代农耕遗址。柳寒霜突然剧烈颤抖,手中的神农尺滑落,尖端在地面刻出类似dnA双螺旋的纹路。
\"这是观测者的宿命。\"她低语着,指尖抚过自己的眼窝,那里突然裂开道细缝,渗出淡蓝色的量子流体。当她挖出整个眼球时,带出的不是血肉,而是枚闪烁着星芒的晶体瞳孔——那是三年前植入的量子观测装置,此刻正自动校准到最遥远的时间维度。晶体投射出的全息画面里,三千年前的殷商宗庙中,祭司正用青铜犁头在龟甲上刻写甲骨文,犁尖闪烁的金属光泽竟与21世纪的纳米镀层如出一辙,每道刻痕都在释放微弱的量子信号,仿佛在向未来传递某种加密信息。